艰难探索
导演黄建新的职业生涯长达38年,几乎横跨了改革开放40年。在他看来,电影业从改革开放中受益很大。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电影市场活力不足。加之1980年代末电视、录像带兴起,挤压了电影的生存空间,电影市场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滑坡。
改革箭在弦上。1993年《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随着新一轮改革推进,中国电影开始了对市场体制机制的探索。
次年,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全国6大城市上映,盛况空前。“‘进口大片’对当时日渐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剂强心针,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观众保持着看电影的需求和热情。”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说,但是,“进口大片”也对国产影片产生了冲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产片票房份额持续下滑到不足30%。
尽管,彼时出现的“贺岁片”促进了市场活跃度,但依然无法止住国内电影市场的下滑。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上世纪90年代电影体制改革推进艰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如何认识电影,即电影是事业还是产业,大家看法不一。
突飞猛进
一直到2003年,中国电影转机出现,电影行业开始探索以产业的规律进行发展。
“此时政府出台了一个文件,要求电影的放映可以成立不同院线,用市场的方式运作。”谢飞导演回忆说。
2002年,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政策措施。
等待已久的中国电影迅速开启新一轮机制体制改革。
国产大片应运而生,《英雄》《十面埋伏》《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一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国产大片相继问世。其中,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成为首部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商业大片。2004年,国产电影票房首次超过进口大片。
中国电影产业进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连续保持30%以上的年票房增速,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559.11亿元,创历史新高。
截至2018年2月底,中国建成由48条电影院线、9914家影院和53824块银幕(含3D银幕47466块)组成的电影发行放映网。最近的16年里,我国放映市场的规模增加了28.5倍,影院增加了8.78倍。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中国已经迅速崛起成为电影大国,迈出了向电影强国过渡的坚实一步。”
“改革开放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没有一个成绩可以很轻易就能获得。”谢飞导演说,“改革无止境,在数字、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记者 陈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