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郑保国和程鹤蹲在铁轨旁,手持焊缝探伤仪检查轨面、轨腰、轨底,一处焊缝检查完,又起身向前走去。暗夜里不断向前延伸的铁轨在职工们的头灯照射下泛着清冷的光。
虽然气温较低,但探伤工们却衣着单薄,在一件薄毛衣或T恤外加了一件单层的工作服,还不戴手套。“不停地走动、蹲下、站起来,衣服穿多了不方便,戴手套操作还会影响探伤仪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每隔一会,刘也就要把双手放在嘴边,呵气取暖。
“嘟……”探伤仪发出一声微弱的报警声,刘也警觉起来,再次探查,反复核对,直至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继续前行。
“道岔是铁路运行安全的关键,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27岁的青春年华,每一个工作日的夜晚,刘也就这样在这寂静的铁路线上度过。“我们每天要走4至5个小时,6公里左右,上班6年,大概走了4万多公里,相当于一个赤道的长度了。”
29日2时10分,探伤工们结束了作业,列队返回工区,漆黑的夜幕下,头灯点点,照亮着旅客平安回家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彭琦 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