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与工人代表们在一起(中国画) 刘大为
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中国画) 王珂
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油画) 马刚
终身伴侣(油画) 王嫩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中国画) 冯远
《资本论》在工人之间传播(中国画) 吴宪生
【艺境观象】
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近日,由中国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铜质马克思雕像落户马克思的出生地——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按照计划,该雕像将于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当天揭幕。与此同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的“马克思题材绘画作品创作”项目已进入筹展阶段,预计于纪念日当天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创作成果。其他与美术创作相关的纪念活动也在积极推进中。
人们印象中的马克思形象,多来自马克思的画像和塑像:宽阔的额头,浓密的发须,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位伟大的思想巨人,少年时代便把自己的命运与劳苦大众紧紧联系在一起。17岁时他在中学毕业作文中写下了“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的人生誓言;30岁时他和恩格斯一起创作出《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皇皇巨著《资本论》则成为工人阶级“向资产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在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所言:“如果没有马克思,如果没有他的学说、没有他的斗争和牺牲,普天下的劳动者,还要为争取在工作期间偶尔喝一口水的权利而斗争。”在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今天,如何对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伟大一生进行艺术上的创新性呈现,成为摆在美术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
“马克思题材绘画作品创作”是美术界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推出的一项重量级献礼活动。此项活动由中央编译局、中国文联主办,中宣部理论局和文艺局参与,中国美协承办。活动围绕马克思生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生节点,请各地美术家以油画和国画为表现形式创作了24幅马克思题材作品。在今年年初举行的“马克思题材绘画作品创作工作会”上,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教授也参与其中。在创作过程中,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领导和马克思研究专家还走进部分美术家的工作室进行观摩指导。根据中国美协提供的作品名录来看,从《马克思童年时代的特里尔城》到《写作〈共产党宣言〉》,从《在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作报告》到《〈资本论〉在工人之间传播》,从《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到《满腔热情支持巴黎公社》,从《晚年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到《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24幅作品基本上按照时间脉络排列,其中群像型作品占比较大。冯远的中国画《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呈现出一种蒸腾的动感,现场气氛令人激动,工人们将帽子抛向了空中,这是一种多少文字也写不出的热烈场面,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美术的力量。刘大为的中国画《马克思、恩格斯与工人代表们在一起》描绘了马克思、恩格斯到工厂考察调研的情景,领袖和工人打成一片,让人读出了思想与劳动结合在一起的神圣。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的王嫩教授是江苏唯一受邀参加“马克思题材绘画作品创作”的艺术家,因而受到了当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据《姑苏晚报》等媒体报道,今年1月5日,王嫩受邀赴京选定题目《终身伴侣》,回苏州后一个月闭门创作初稿,2月5日再赴京接受中央编译局专家审稿“挑刺”,通过审核后即赶回苏州加班加点,连大年初一都在进行创作。上个月中央电视台《不朽的马克思》专题片摄制组曾前往苏州王嫩工作室进行现场采访,北京电视台亦专程赴苏跟踪拍摄创作进程。
谷雨前后,撒花点豆、种谷子。这时,常有一场雨应时而落;真是好。好雨知时节,润物,又不喧嚷,像好脾气的人,善解人意,把好事不言不声地就做了。
决策管理机构的毅然出手,脱钩学校的“特长生产业”还会受到追捧吗?其实这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教育相关问题,所以还真不好说。
能不能在某一天,某一时间,暂时丢下这些营营的忙碌,让灵魂诗意地栖居,让“此身”真正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