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交流互鉴
“金色名片”熠熠生辉
位于柬埔寨的吴哥古迹,有一支中国文物工作队伍常年驻扎。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拯救吴哥古迹国际行动”,自1998年起,连续20年援助柬埔寨对周萨神庙、茶胶寺进行修复,助力中柬友谊和“一带一路”文化建设。
中国援外文物合作保护工程涉及6国8个项目,联合考古项目涉及12国15个项目,并积极参与和支持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保护,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国际文物避难所,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以湖北省博物馆为“国家客厅”,会晤印度莫迪总理,敲编钟、看乐舞、赏文物,并把中国文博创意产品作为国礼赠送,再次成就了文物主场外交佳话。
改革开放以来,1000余项文物展览走向世界,外国观众超过1亿人次。“文物带你看中国”数字展示系统实现3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全覆盖;丝绸之路文化展、华夏瑰宝展远赴德国、意大利、斯里兰卡等10余个亚欧国家;来自波兰、捷克、阿富汗等“一带一路”参与国来华举办各类文物展,让人民群众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各国文明,增进相互了解。
中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个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标志性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文物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文化影响力的“金色名片”。
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提高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文物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融入新时代发展,让中华文明的薪火传之久远,就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作者为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制图: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