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片”,让古都有了另一种打开方式
“南京变化实在太快了!”摄影队拍的美图屡屡在朋友圈刷屏,队员们也常常感慨:“同一个角度隔段时间去拍,咦,又冒出一幢新楼……”
孙晨的专题“玄武湖的十年”就是一例。
“十年”始于2005年7月1日傍晚,霞光映照在宁静的湖面上,开建两个月的紫峰大厦在照片中还不见踪影,湖对岸尚未封顶的双子楼——现在的国际贸易大厦,是当时的最高建筑。
2009年7月20日夜,孙晨在紫金山拍玄武湖全景:城市灯火辉煌,江苏第一高楼、450米的紫峰大厦刚刚封顶,外墙还没做好。
2012年7月9日,湖边,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玩耍,湖对岸高楼林立。
2014年7月10日,孙晨在玄武湖拍青奥会铁人三项赛,他发现,玄武湖有条漂亮的梧桐路。
10年,刷新的不止是高度,还添加了许多“细节”,让玄武湖美得更立体更丰满。
在新街口工作的方飞,专门“爬楼”拍摄,每天凌晨四五点出门拍摄,8点到单位上班,下班后再拍。
方飞镜头下的南京,是高楼大厦的繁华都市,和他童年记忆中的南京不是一回事。“小时候,中山东路很窄,梧桐没有现在茂盛,身高110米的金陵饭店显得有些孤单。那时,德基的位置是‘嘉禾’‘时代超市’,金陵饭店还有金陵百货,乐福来百货、大光明百货是最火的商场,华新恕不还价,妇幼门口是老马大盘鸡……”方飞在微博上这般回忆,一位网友留言:1996年才出生,仿佛在听传奇。
方飞发现了南京楼顶上的秘密——“过去老小区楼顶有垃圾,拍摄要躲开这些地方。老小区出新后,楼顶干净了,外立面也焕然一新。城市建设达到一定的积累后,就会显现出那份美好。”
老城复兴的同时,新城在崛起,这是又一个“传奇”。
丁亮曾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读书,他的一个拍摄专题就是仙林。
如今的仙林,浑身散发着“小清新气质”和“高校格调”,可是丁亮说,2002年,这个南京最东面的板块还很荒凉,有学生写下十六字“真言”:心在市区,身在荒野,交通不便,泪流满面。
1998年南师大开工建设仙林校区,1999年学生开始在新校区就读。“仙林大学城的前身是仙林农牧场。我们来的时候,几乎什么都没有,校园里的小树苗那么低矮,夏天晒得一身汗。”丁亮说。
丁亮记忆犹新的还有“大坑”。大学城刚建成,周边配套跟不上,小商贩发现了商机,到南师大南区边上的洼地里摆摊,“大坑”成了晚上学生们扎堆吃宵夜兼社交的美食地。2009年后,“大坑”消失了。现在, “大坑”已经变身一个地上4层、地下2层的购物中心,美食休闲一站搞定。“仙林变化太大了,离开南京仅仅3年的表哥,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南京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丁亮说。
城市的另一头,传奇也在上演。河西是张健的摄影专题。
1982年,河西还只有煤灰和黄泥铺成的土路。1992年的南京地图上,河西还是蓝色的,到处沟渠荷塘,夏日听取蛙声一片,周围都以村和队命名。2005年全运会和2014年青奥会加速了河西腾飞的步伐,今非昔比。
张健的拍摄方式也是今非昔比。从胶片到数码,近来用上了无人机,俯拍河西。“这个‘太空舱’是奥体体育馆,周围的‘花瓣’是网球中心,海螺形的是游泳馆;你看双子塔旁边的‘南京眼’,斜拉的钢索像不像羽翼……”张健一张张展示自己的作品,那是现代化新城区一个个俏丽的身影。张健说,他下一步想在河西找个固定地点,每天“打卡”拍摄,看看几年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