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宫口红”走俏,引发“古风”热潮。看到这些充满古典美的郎窑红、碧玺色口红,小伙伴们纷纷表示“被种草”,不过,在你要“剁手”的时候,你可知道古人是如何涂口红的?
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微信公众号截图
古人的口红叫“口脂”
影视剧中,常有女子化妆的场景,有时是打开首饰盒,挑起一点胭脂点在唇上;有时是拿出一张形同红纸的薄片,在唇边轻抿几下。这都是古代女子使用的“唇膏”,最早又叫“口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口脂的制作工艺相当繁琐,原料是牛髓等物,加入紫草等颜色原料,最后还要加入丁香、藿香二味香料。唐朝时制作技艺更加精进,为白檀香、麝香、零陵香等十四种不同香料,成品颜色好看,又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口脂的颜色,很快也出现了不同的花样,唐朝时已经出现了朱色口脂、紫口脂等等。到了明清,女子们更是青睐胭脂。这些胭脂大多是用紫矿或者山榴、红花汁染好的丝绵薄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口脂”分色号,唇妆有讲究
在古人的美妆秘笈里,“口脂”分色号只不过是初级阶段。从汉朝到清朝,唇妆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
曾有人统计过,古代女子化妆大致分为七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最后一步,才是涂唇脂。可见唇妆,在过去的化妆术里属于压轴技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代的唇妆比较自然,也只是淡淡地涂上一点。
唐代则出现了一种“泪妆”,很是火了一阵子,女子们拿一种“乌膏”把嘴唇涂黑,完全失去了原来的肤色,呈现一种啼哭之态。
清朝女子的唇妆颜色多数比较鲜艳一些,涂抹部分比较小。据说还流行过T字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