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唤醒沉睡的古籍

2018-06-01 13:08:55 成都商报

  李一氓最后一次捐赠后,

  “原本满满的书房,变得空荡荡了”

  李一氓1903出生于四川彭县(今四川成都彭州市),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资深学者和藏书家,从军时,他就开始收书,日积月累,藏书达到上万册。“李一氓一生收藏了大量古今典籍文献和字画等,后将其全部赠予公藏,包括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家乡的四川省图书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彭县图书馆(今彭州市图书馆)、眉山市三苏祠等。”王嘉陵说。

  上世纪80年代,李一氓晚年最后一次捐赠,他将毕生收藏的余下全部书籍和文物都捐赠给了四川,古籍捐赠给四川省图书馆,字画等文物捐赠给四川博物馆,平装书捐赠给彭县图书馆。时任省图特藏部主任彭邦明,就参与到李一氓北京家中接书。据他回忆:“我们一行人走后,原本满满的书房,变得空荡荡了。”

  据了解,李一氓两次捐赠给省图的珍贵古籍共有3000余册,以清人词集为主,并有部分版画、山寺志、川人著作及有关四川的著作。

  听故事

  “二李”家人:“书籍能够为社会所用,是捐赠的初衷和心愿”

  开展当天,李劼人的外孙女李诗华、李一氓的孙女李燕专程从外地赶来现场见证。一走进文库,他们就感慨万千。

  李诗华从小跟着外祖父长大,7岁时才离开成都外出求学。这次展出的这批藏书的捐赠其实已有半个多世纪,此前一直没有条件展出,李诗华说,他们一直在等四川省图书馆新馆的修建。这次再见这批书,非常激动。

  在李诗华的印象中,外祖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当时不富裕的情况下,家中藏书过万,李劼人将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菱窠。

  李诗华认为,外祖父从未把这些当做个人私有物品。这些书籍字画中,很多都有李劼人亲笔题写的“暂藏于菱窠”的字样。实际上,李劼人对于所藏并未留下遗嘱,只是在生病时,给妻子说了一句:“都捐赠给国家吧”。身后,他的夫人和子女就执行了他的愿望。

  据李诗华回忆,大规模的捐赠有两次,一次是1963年,李劼人过世后,家人根据先生生前口嘱,把他的藏书、藏画还有瓷器、家具等,都按照他的愿望捐赠了,其中就把几乎所有书籍都捐赠给了省图。另一次则是1986年,成都筹建李劼人故居博物馆,家人将李劼人生前使用过的家具,从北京运回,捐赠于李劼人故居菱窠。

  在李燕的记忆里,爷爷李一氓家中四处都是书。“爷爷热爱家乡四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将自己收藏的全部《杜诗》无偿送给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晚年更是将全部的藏书和文物也捐赠给了家乡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些书籍能够很好地得到保存,流传下去,为社会所用,是爷爷捐赠的初衷和心愿。

  观藏品

  大量巴蜀地方文献,古籍多且精

  亮点一: 大量巴蜀地方文献《蜀典》《华阳国志》

  李劼人和李一氓的捐赠,极具文化底蕴和巴蜀地方特色,其中不乏珍贵的藏品。其中,与“蜀”相关的大量本土文献、举世所藏《花间集》最全版本、王国维儿子上门鉴定过的手稿等,都具有很高价值。

  据统计,在李劼人所捐赠的两万余册藏书中,包括16007册线装古籍,按照四部分类,包括经类85种、894册,史类308种、5647册,子类252种、5422册,集类520种、4044册。

  在这之中,有大量巴蜀地方文献和四川历代作家包括杨慎、李调元、龚向农等人的著作。

  李劼人的藏书中珍贵稀有典籍太多,如抄本《钦定东华录》《有明历科鼎元录》《圣教入川记》,尊经书院刊行《四史》,日本刻本《欧阳文忠诗集》《诚斋诗钞》《苏韩诗合钞》(套色、残)等。李劼人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有近抄本明张世雍《成都记》、清刻本《蜀典》;有四川历代大家杨慎、李调元、龚向农、廖季平等人的著作;也有成都尊经书院、志古堂、存古书局等刻印版本。

  谈到对于巴蜀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高的价值的文献。省图馆长何光伦介绍,一本清代刻本《蜀典》,从人物、姓氏、风俗、方言、器物、动植等多个方面考证记述了四川地理山川和人文风情。此外,《华阳国志》是蜀人写的关于蜀地的地方志,记述了如今的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汉中一带,被誉为地方志的“鼻祖”。

  文库中专门设置了李劼人的作品展区,展出了李劼人创作的“大河小说三部曲”等作品。

  亮点二:

  举世所藏《花间集》最全版本

  在李一氓的藏书中,不乏绝品、孤品。作为一个爱书人,李一氓所收藏的图书全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书籍的标签、吊签等都由他亲笔撰写,有一些还有专门的函套。他还邀请了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题跋。

  文库中,一个浅红棕色的木匣子十分引人注意,这正是当初李一氓为存放《花间集》专门请人定做的。在李一氓的赠书中,包括以明清为主到现代、当代不同时期的26种不同版本的《花间集》,可谓如今最全版本的收藏。《花间集》是蜀地的骄傲,收录了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省图研究馆员王嘉陵说,其中15位都是川人或曾在川任职,或许这也是李一氓热衷于《花间集》收藏的原因之一。

  除了宋代的缺失,从明清到民国,乃至当代的各个版本都包含其中。此外,有关版画古籍的收藏高达60多种,多为明清时的精品。其中的《陈老莲画水浒叶子》,属于传世精品。

  在省图所藏中,还有一本王国维手稿本《唐五代二十一家词》(王国维手抄写的是《唐五代二十家词》,李一氓进行了备注,应是二十一家词)。这本藏书还曾引起当时在成都居住的王国维之子王慈明的关注。由于从未听说过本书的去向,当时年岁已高的王慈明还亲自前往省图,鉴定其为真迹。

  传佳话

  杜甫草堂有今天

  “二李”功不可没

  如今,杜甫草堂所藏杜集为国内一流,并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一切,与“二李”密不可分。

  上世纪50年代,李劼人担任成都市副市长,其中一项工作便是直接负责成都名胜古迹维修工作,并兼任杜甫纪念馆筹备委员会主任。

  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介绍,在杜甫草堂修复和重建工作中,李劼人曾多次到草堂考察,如今,草堂最著名的影壁上,用青花瓷镶嵌的‘草堂’处,就是李劼人要求按光绪三十四年周善培所书‘草堂’二字复原的。

  不仅如此,李劼人还十分重视杜甫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刘洪介绍,1954年,李劼人发现坐等诗集上门的收集方式无效,申请了特种资金,让筹委会专门派员外出收集。还联系请求多位川内外名人大家,帮忙收集与杜甫相关的文献典籍,收获了大量珍贵版本。这其中,就包括李一氓。

  刘洪说,听闻草堂征集文献后,李一氓表示愿助草堂收集文物资料。为此草堂还存了一笔资金在李一氓处。资金来不及补充时,李一氓则自掏腰包购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李一氓给成都杜甫纪念馆代购杜诗本子达30余种,其中多属孤本、善本。其中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是李一氓在北京中国书店翻阅书籍时偶然发现的。李一氓出面请朱德、陈毅、郭沫若等人题写款识,留给杜甫草堂专藏,成为草堂“镇馆之宝”之一。

  刘洪认为,杜甫草堂有今日,“二李”功不可没。李一氓在国外工作时,还在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旧书店为草堂收集了很多英文法等外文杜诗译本,又委托日本的朋友帮忙收集日文版的杜诗集。至今草堂已收有历代杜诗版本、诗话等各种资料1万多本/件,成为杜甫文物资料的收藏中心。

  馆长说

  “二李”的藏书,

  极具文化底蕴和巴蜀地方特色

  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介绍,李劼人、李一氓的藏书,极具文化底蕴和巴蜀地方特色,对充实图书馆馆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居功甚伟。展览中,虽然人们不能直接接触古籍,但可以买李劼人的代表作,还可以通过再造善本,整理复印和定期公开展览的形式,让读者多近距离接触“二李”的精神世界。未来,省图还将在全国推出巡展,宣传李劼人、李一氓对四川文化的带动作用,推动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项目的品牌发展。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摄影记者 陶珂

  展览时间

  每周的星期二至星期日

  9:00-17:00

  展览地点

  四川省图书馆5楼西区展厅(天府广场旁)。

  观众可乘坐地铁2号线、地铁1号线在天府广场站下车;

  也可以乘坐公交4路、30路、57路、109路、13路、47路、61路抵达。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 优势栏目

    《朗读者》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