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里,有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故事大概如此:才子柳七风姿洒落,人才出众,尤其擅长填词,独步当时。和别人不同,柳七不好结交权贵,不入缙绅之门,却与风尘女子往来,所填之词也多是市井风味,尤其在柳巷中广为传唱,天下青楼无不以认识柳七为荣。柳七死后无钱安葬,丧事也由青楼女子操持。出殡之日,她们倾城出动,前来送葬,在他墓碑上写上了“奉旨填词柳三变”。
这不是冯梦龙虚构出来的故事,而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典故。柳七便是宋代词人柳永,原名三变。“奉旨填词”也确有其事,柳永考取功名不中,填了一首词发牢骚,其中有这么一句话:“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据说这首词传到仁宗那里,引起皇帝的恼怒,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金口,这轻轻一句,便断送了柳永的前程。于是,柳永便自我解嘲“奉旨填词”,成天穿街走巷,一腔才华用在了写词上。
词人柳永的一生在当时是“非主流”。宋代文人的正经出路,是考科举、中功名,没人把填词当主业。词在当时也是“非主流”,起初只在民间传流行,文人正统的作品还是诗,词被称作“诗余”。
柳永和词的“非主流”地位到了冯梦龙的时代,已天翻地覆,不仅柳永风流才子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而且词也登堂入室,成了与诗相提并论的文学形式。倒是小说和小说家,正处在词和词人当初一样的窘境“不入流”。
冯梦龙当时写下当年“非主流”的柳永的故事,大概也有一点顾影自怜、才人自许的意思吧。
冯梦龙是明白人,现在,冯梦龙也是“正统”的经典作家了。其实,在文学上,非主流“转正”再自然不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差不多个个都是非主流“转正”的结果。
而古代那些被我们记住的那些诗人文人们,又何尝不是非主流“转正”呢?“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在中国传统文人的价值世界里,“搞创作”是放在功名之后的,然而,大江东去,多少功名成灰土……倒是柳永他们,人以文传,被人记诵至今。
所以,当前,经过20年发展,非主流的网络文学“转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作者超过1300万人,用户多达3.52亿,每天新诞生1.5亿字的数量级时,你很难忽视网络文学存在,说它是“非主流”。
官方成立机构、网络作家加入作协——这些不该惊讶,也不必担忧。大浪淘沙,文学自有他的选择淘汰机制,“主流”能做和该做的是顺势而为。
其他领域何尝不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在这个各种新生力量蓬勃发生的年代,在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年代,我们今天还嗤之以鼻的事物,明天也许会充斥我们的生活,就算成为“主流”,我们有何好惊讶、好担忧的?
各领风骚我们应该早已习惯了。
邓崎凡
在文学上,非主流“转正”再自然不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差不多个个都是非主流“转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