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乐音醉申城

2018-07-23 10:48:41 新民晚报

  ■ 古筝演奏家陆莎莎在演奏《墨戏》

  ■ 指挥汤沐海 本报记者 郭新洋摄

  当上海民族乐团为欧洲巡演特别定制的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响彻欧陆大地时,沪上乐迷已在翘首以待了。昨晚,齐聚上交音乐厅的观众们终于得偿所愿,首次在家门口听到了这部享誉英国、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民乐交响巨制。

  重温同一种感动

  演出开始前,多媒体投影再现了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2月7日至22日欧洲巡演的历程。无论是英国的巴比肯艺术中心、法国巴黎爱乐音乐厅还是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海派民乐所到之处,都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视频结束,3位笙演奏家从音乐厅的三个角落吹出乐声,随后,舞台上乐声相和——音乐会在笙重奏与乐队演奏的《和鸣》中拉开序幕。

  昨晚演奏的11首曲目中,有用器乐组合融汇上海传统韵味和时代气息的《江南》,有用筝展现中国书法意境的《墨戏》,有用琵琶、京胡、鼓等戏曲音乐语言讲述爱情故事的《别姬》,还有由80、90后演奏的改编自名曲《野蜂飞舞》的民乐重奏《蜂飞》等作品。

  欧巡途中,《蜂飞》总能掀起音乐会最后的高潮,出神入化的演奏让欧洲观众惊叹:“这首西方著名的炫技作品竟然能用中国乐器演绎得如此精彩!”而昨晚,上海观众对这首改编曲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兴趣。演出结束,大家忍不住起立鼓掌,即使是观看过音乐现场版《海上生民乐》的老观众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拓展另一种可能

  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在原音乐现场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排,舍弃了原有的多媒体呈现,而由民族管弦乐队展示更纯粹的音乐。表现形式的突破让该音乐会在欧洲4国8城巡演时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次以纯售票形式的商业演出在海外巡演并实现市场和口碑双丰收;第一次让中国民族音乐进入法国巴黎爱乐音乐厅和德国易北爱乐音乐厅,开辟了民乐新舞台;第一次在海外以网络直播形式在全球直播,面向全世界“圈粉”;第一次引起国外主流媒体的关注。

  在这场音乐会里,古老乐器与现代大型民族乐队交相辉映,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戏曲、书法等艺术以及世界多元文化展开和谐对话……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在创作和形式上绝不能简单地模仿交响乐,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性,另一方面要敢于寻找属于中国当代民族音乐的和声,体现出高雅音乐的特质和国际气质,体现中国艺术的创新创造和对世界音乐的贡献。”这正是《海上生民乐》所摸索出的一条成功道路,在呈现多元艺术形态的同时,《海上生民乐》也拓展了市场,使其成为海派民乐的创新代表作,产生了强大的品牌效应。见习记者 赵玥

  马上评

  不再只是好奇

  时隔5个月,《海上生民乐》音乐会指挥汤沐海仍记得欧巡中的点点滴滴。海派民乐能否真正俘获西方听众的心?汤沐海一直在担心。然而这次,欧洲观众对中国民乐的痴迷却让汤沐海吃了颗定心丸。过去西方观众欣赏中国民乐,大都是出于好奇,这次在欧巡中汤沐海却发现,在场观众都听得非常仔细,他们还会在音符间寻觅民乐中的深刻表达。他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听众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在音乐会结束后那种由衷、热烈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我明显感觉到他们与民乐的距离更近了。”

  欧巡归来在上海舞台执棒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汤沐海直言“责任更大了”,这份责任体现在不仅要让观众真正领略中国民乐之美,还要让中国民乐在新时代有所建树并面向世界。

  赵玥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相伴阅读过暑假

  • 优势栏目

    黄梅戏版《党的女儿》首演再续历史经典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