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第四届川剧节圆满落幕

2018-12-06 09:11:01 四川日报

  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国川剧艺术”为主题的第四届川剧节,于10月至11月在成都举行,目前已圆满落下帷幕。

  第四届川剧节由四川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川渝两地院团、剧社广泛参与。本届川剧节以“艺术盛会、人民节日”为宗旨,以新创剧目展演为主体,突出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弘扬主旋律;也是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的具体举措。

  本届川剧节举办“开幕式和闭幕式专场演出”“菊坛秋色浓——新创剧目汇演”“百川汇天府——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梨园新苗秀——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川剧传习及展(汇)演活动”“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创新促繁荣——川剧跨界融合展演展示”“川剧育桢干——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大众观戏、万众评戏”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川剧艺术传承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奉上一场川剧艺术盛宴。□吴瑜婷

  新创剧目+传统折子戏 上演川剧盛宴

  第四届川剧节的开、闭幕式上,分别由四川省川剧院和重庆市川剧院演出革命历史题材川剧《金沙江畔》和《江姐》。《金沙江畔》讲述红军长征途中与金沙江畔藏区人民结下的鱼水深情。《江姐》的创作依据阎肃的同名歌剧,并按照川剧的唱腔特色重新谱曲、设计,由“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主演。两台戏都以生动的人物塑造、精湛的表演、曲折动人的剧情感动观众。

  “菊坛秋色浓——新创剧目汇演”是川剧节的主体活动,从10月22日持续至11月27日,先后演出了由四川各地和重庆川剧工作者创作的《红盐》《布衣张澜》《金沙江畔》《乌蒙山脊梁》《白露为霜》《天衣无缝》《还我河山》《江姐》《苍生在上》《梅女》《诗酒太白》《南海李准》《青年陈毅》等13个大型川剧剧目。其中有获得专家和观众好评、历经多年打磨提升的作品,如《还我河山》《红盐》《江姐》等,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项目资助的作品,如《天衣无缝》《诗酒太白》等,也有获得文化和旅游部三个一批“剧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编剧目作品,如《梅女》。展演以低票价撬动市场,以培育年轻观众为目的,让川剧艺术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看川剧,感受川剧艺术之美。同时,10场“一戏一评”专家评论会为剧目的提升与打磨提供了宝贵意见。

  10月21日至11月11日举行的“百川汇天府——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按照专业院团和业余及民营院团两个层面,遴选川渝两地35个传统折子戏组台,进行了7场集中展示。何伶、崔光丽、刘谊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惊艳亮相,优秀青年演员精彩展示,充分展现了川剧艺术精髓,让广大戏迷过足了戏瘾。

  青年赛艺+校园节目 赓续川剧艺脉

  10月16日至19日,以“川剧育桢干”为主题的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在彭州市文化馆演艺大厅隆重举行。来自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等12个团队的64名青年演员、60个参赛项目参加了6场比赛,同时在彭州和成都市区举行惠民演出4场。比赛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让一批优秀青年川剧演员走进人们的视野。

  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我省坚持“振兴川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为我省川剧队伍建设培育和选拔了大批表演人才,已成为川剧青年人才孵化的摇篮。

  川剧在校园中的普及、推广和传承,也成为本届川剧节关注的重点。10月28日,来自省内13个市州的480名小演员,在成都锦江剧场参加了以“梨园新苗秀”为主题的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川剧传习及展(汇)演活动,共上演22个节目。本次活动吸引了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小学和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民族小学师生参与,这也是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首次参加川剧节活动,体现了川剧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承。活动现场同时举行了四川省、成都市川剧院团以及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与全省大、中、小学校结对子、建基地授牌仪式,并发出川剧进校园倡议书。

  名家论道+大众观戏 建言川剧发展

  11月3日,“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论坛邀请到魏明伦、赵季平、沈铁梅和陈智林4位川剧界、音乐界大咖,与现场观众、网友共话川剧传承发展,同时发布了国内首份川剧大数据解析报告。

  这是一场以跨界对话、公众参与、视野开放、技术呈现为特色亮点,以O2O为活动形态的创新论坛,面向全球受众推广中国川剧。观众与名家踊跃互动,戏剧名家、跨界大咖为川剧答疑、指路,并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超过90万网友参与。

  本届川剧节的“大众观戏、万众评戏”活动以新创剧目汇演、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为对象,将专家评论与观众评论相结合,将专业评论与现场观众微评相结合,搭建专家与观众共同参与的评戏论戏平台。通过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发布评戏论戏信息,活动掀起“大众观戏、万众评戏”热潮,共收到现场观众微评500多份、专业评论60多篇,点击观看量超过1000万人次。

  现场观众微评的参与者中,不仅有痴迷川剧多年的资深票友,也有初次接触川剧艺术的青少年及外国朋友,充分体现了川剧艺术受众的广泛性——川剧并非没有观众,关键是能否创作出吸引观众的优秀作品。而在专业评论中,则不乏戏剧工作者、高校教师、大学生等群体的精彩评论,他们提出的大量建设性意见,为剧目打磨提升、川剧艺术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河北张家口:义务传授草编技艺

  • 优势栏目

    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青海开展

  • 优势栏目

    让基层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