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馆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结构单一,亟待转型——
让基层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雪君 通讯员 尤梦瑜
图为市民在海南农垦博物馆观看展览。海南农垦博物馆供图
最近两个月,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和历史馆“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非遗四个一”等陈列,吸引大批市民与游客参观。每逢周末,参观人数都处“高位”。距此2.5公里外的海口市博物馆则显得有些冷清,不少游客是去与之相邻的五公祠游玩,“顺道”来看看。而在三亚,隶属于三亚市政府多年的“三亚市博物馆”,至今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展馆。
一边是活动纷呈人来人往,一边是展品不丰、门庭冷落。《工人日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受人员编制少、经费有限、文物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影响,海南省当地基层博物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亟待转型,实现“真正活起来”。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参观展览请上二楼。”11月12日下午,海口市博物馆,志愿者引导参观者的声音回荡在大厅内。这栋外形仿古的建筑曾是五公祠的陈列馆,2010年改为海口市博物馆馆舍。目前海口市文物局、海口市博物馆以及五公祠管理处都在此办公。
“我们目前入库建档的文物是8000余件(套),还有一些尚未定级,全部加起来有1万多件(套)。”海口市博物馆馆长羊文灿告诉本报记者,让他颇为遗憾的是,作为省会城市主要博物馆,尚未设立能反映海口市历史发展的展览。而且受条件所限,目前馆内展出的文物仅有100余件(套)。
尽管如此,放眼海南全省各市县博物馆,海口博物馆条件已算较为完善。目前,海南全省市县中只有海口、澄迈等为数不多的市县将文物工作部门和博物馆分设,多数市县是由博物馆人员实际履行文物方面的行政职能。
据了解,一个市县拥有博物馆馆名,意味着当地政府正式设立这一机构,已为其定岗编制。建有馆舍则是指博物馆拥有可供陈列的区域。目前,海南省基层博物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仍处起步阶段。
馆舍方面,全省范围内,仅海口、澄迈、保亭等市县拥有独立的博物馆馆舍。其他博物馆除人员“共享”外,馆舍往往设在文化馆内。例如,海南定安县博物馆就设在县宣传文化中心大楼内。除了博物馆,大楼内还有规划馆、文化馆等多家单位。儋州、万宁等市县博物馆目前都还没有馆舍。
从博物馆馆名、人员和馆舍三个标准来看,海南五指山、琼中、乐东等市县目前仍属“三无”状态。五指山市因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设立在此,并未设立自己的市博物馆。乐东、琼中、东方等都是在文体局或文化馆内设置相应文博岗位,履行文物征集、管理等职能。
面临不少现实难题
多位业内人士对《工人日报》记者坦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背后,海南基层博物馆普遍面临不少现实难题。
“1万多件(套)文物、4个在编人员,要维持正常开放挺吃力。”羊文灿说,虽然馆内有临时聘用的20余人,但这些人员多从事安保、保洁等后勤工作。
《工人日报》记者了解到,对于参观者来说,博物馆里一个持续数月的展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会变,属“静态”。但对于博物馆后期安保投入、组织宣教活动,还有日常讲解却是“动态”投入,需要大量人财物支持。
“这些只是看得见的人员,还没算上馆内应有的文物修复人员等。另外,博物馆还担负着学术研究职能。”羊文灿无奈地表示,鉴于海口市博物馆现状,一些学术工作较难展开。
由于经费有限,博物馆也很难外聘太多人员。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公立博物馆都需免费开放。在不盈利情况下,博物馆就需要政府不断投入资金才能保持正常运转。
此外,文物修复、征集也都需要经费支持。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经费,海南省多数基层博物馆在文物征集方面工作薄弱,有些甚至为“零”基础。
“国家对于我们这些公立博物馆会根据情况进行补贴,但由于专款专用,这些钱不能用来征集文物。”海南屯昌县博物馆馆长,同时兼任县文化馆馆长的唐雄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间位于屯昌文化馆大楼中的博物馆——一间面积不大的陈列室,在周末人流高峰时,却因人手紧张未能对外开放。
此外,本地文物资源匮乏,也让海南基层博物馆征集工作“难上加难”。
据了解,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确定海南省可移动文物数量有10万余件(套),但数十年来,当地民众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一些散落民间的文物损坏、流失严重。这其中,收藏者愿意交给博物馆且满足展陈要求的文物数量更为有限。
“对于许多国内外大城市来说,博物馆往往在文化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参观博物馆,游客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也正因此,许多游客来到目的地时都会将博物馆当作第一个游览地。可眼下,我省大部分市县博物馆在当地旅游业中的角色明显偏弱。”唐雄说。
“活”出特色是关键
在从事文博研究的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根齐看来,随着人们对文化现象兴趣的增长,博物馆已成为当今社会知识与信息的保存、创造和扩散的重要策源地。不过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博物馆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总体博物馆数量仍不算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加之管理体制及人财物的欠缺,导致不少博物馆体系结构尚不完善。尤其基层中小博物馆,社会功能不健全,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水平差,观众覆盖率低。
因此,对于市县基层博物馆而言,如何“活”出自己的特色,是当下面临的紧迫课题。
“市县博物馆要发挥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必一味追求大而全。”阎根齐认为,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对市县基层博物馆建设十分重要。海南的族群文化、区域文明特色鲜明,市县要定位于建设特色博物馆,逐步升级馆藏。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建议把眼界放宽,“比如,临高方言很有特点。除了临高地区,福山等地也有讲临高话,那么可考虑以这个线索征集文物。”
业内人士向《工人日报》记者表示,主攻地方文化特色,市县可打造主题性博物馆,比如临高可打造小而精的临高人偶戏博物馆。各市县还可考虑沉香主题馆、黄花梨主题馆等。除了打造主题博物馆,私人、民间博物馆也能成为公立博物馆的有力补充。
2017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到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要发挥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的带动作用,推动市县博物馆的建设与完善,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主体多元、结构优化、层级合理的博物馆体系”。
“私人博物馆、民间博物馆是文博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阎根齐认为,私人、民间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上往往更灵活,但如何持续性发展仍需不断探索。
在阎根齐看来,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还需提升,“很多人觉得博物馆里只是展出古代文物,但实际上当地非遗文化、工艺作品等多种文化载体均可在博物馆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