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芭蕉叶烧灰取盐
伍
有些人没有张翠山夫妇如此好运气,隐居的地方离海太远,没办法提炼海盐。比如说,小龙女在绝情谷隐居十六年,陈家洛和红花会群雄的后半生都在回疆度过,买不到盐的时候,只能跟岩石和碱土要盐。
有些岩石打成粉末,是可以在水中部分融化的。这些可溶性岩石包括三类:碳酸盐岩石、硫酸盐岩石、卤盐岩石。其中卤盐岩石富含氯化钠和氯化钾,将其打碎,用水溶解,滤掉石粉,煮水取盐,一样可以食用。
碱土在回疆更容易见到。大片大片的盐碱地,白花花的,寸草不生(除了极少数喜盐的植物),扫出土来,淋水取盐,再用分层结晶的简单方式去分离,既能得到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盐,又能得到以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碱。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这些碱不适合调味,但是可以和面,甚至还能去污,与油脂相结合,可以制成简单的洗涤剂。
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取盐方法:烧灰取盐。在新疆和甘肃一带(也就是陈家洛隐居的回疆),生长着一种名叫“盐蓬草”的喜盐植物,又名“盐蒿子”。将这种植物晒干,烧成灰,溶于水,分层结晶,也能得到丰富的盐和碱。
两千年前生活在美洲大陆的玛雅人,学会了从棕榈叶中烧灰取盐。三千年前生活在中国东北的肃慎人(《鹿鼎记》中小玄子的祖先),学会了“烧木作灰,取汁而食之”(《晋书》)。还有明朝时岭南山区的居民,“山深路远不通盐,蕉叶烧灰把菜腌。”(《粤西诗钞》)买不到盐,用芭蕉叶烧灰取盐。由此可以推想,小龙女独自一人隐居绝情谷时,缺盐缺到受不了,可能也会吃点儿草木灰,为寡淡无味的食物增添一点点咸味。之所以这样推想,只因为她是女生,女生一般都不愿意费力去从岩石和碱土中开采食盐。
需要说明的是,从草木灰中取得的盐,主要成分并非氯化钠,而是氯化钾。氯化钾也有咸味儿,只是没有氯化钠味道纯正,现在被我们称作“代盐”。
现代人不缺食盐,目前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一般都高于正常值,反而对健康构成危害,加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了少吃食盐,以后我们不妨买些“代盐”。也就是说,可以在氯化钠里掺一些氯化钾,把体内钠离子的含量降下来。
文/图 李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