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老厂房里参观艺术展。叶玉庭/摄
“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
编者按
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和年鉴,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功能变更、疏于管理等原因,不少老建筑面貌破败、基础设施落后,与拔地而起的新建筑格格不入。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近日,本报记者在各地调查采访,科学规划,将老建筑重新利用起来,在利用中保护,不仅可以为城市留住“根”,还能创造出经济效益。期待关于这些做法的报道,能为老建筑保护提供借鉴。
工业遗存“长出”家电故事馆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选择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开园的合柴·1972文创园确实讨到了一个很好的“彩头”。游人如织的场面从黄金周一直延续到11月份。虽然工作日期间游客有所减少,但每逢双休日,园区周边的停车场还是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
曾经的合肥监狱,也是曾经的合肥柴油机厂,更早之前还是一个叫肥西窑厂的地方,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组建的第一批监狱。去年5月,合肥监狱从原址迁出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即考虑用文创的途径对城市工业遗存进行更新改造,实现工业景观的再生,为城市增添场所感和历史感。
如今的合柴·1972厂房依旧,围墙高耸,岗楼、穹顶、车间、大烟囱一如昨日。不仅保留了合肥柴油机厂的原有肌理和早年独有的工业记忆,而且融入了诸多文化创意产品,更增添了一份现代与历史交融的时空跨度。
斑驳的墙边,一幅保存比较完整的车间展板清晰地记录着这座“特殊工厂”的历史痕迹。一块块像被礼品一般包装的砖头整齐地陈列着,既是在讲述这块土地较合肥监狱更为久远的历史,也仿佛在向每一名来这里的游客讲述着这座城市长大的历程。
合肥曾诞生了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首期改造工程中,合柴·1972文创园依托园区的老建筑、旧厂房打造了一组具有合肥特色和带有合肥特殊历史记忆的“合肥家电故事馆”。
“合肥家电故事馆”分设老家电故事馆、智能家电展示馆、未来家居体验馆以及创意家电集市等区域。一条20世纪80年代的合肥无线电厂流水线还原了当年的工业流水线生产过程。拾级而上的台阶被艺术化地涂上了20世纪80年代测试电视信号的标志性画面。
一排由百台老式荧光屏组成的电视墙播放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影视作品。凭票排队购买家电的场景,家电维修铺里存放的双卡录音机和台式电风扇,迪斯科舞厅里特有的声音和光线,无不在诉说着那一段并未走远的过去。
从老家电故事馆到智能家电展示馆和未来家居体验馆,仿佛一下子进行了历史穿越。智能家电展示馆汇集家电行业顶尖品牌,引领家电行业先锋潮流。未来家居体验馆展示的是合肥家电之都的创新风采。创意家电集市展示各类家电、家居产品,将最新奇、最高端、最前沿的科技体验汇聚一堂。除此之外,馆内还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建立与市民的互动空间,通过VR、AR等虚拟技术,打造多元文化艺术体验。
“每一扇门都通向过去,每一扇窗都洞见未来。”园区海报上的标语反映了游客的心声。与国庆节期间相比,现在虽然少了很多黄金周期间的节日氛围,但是这里仍然是合肥市民们的最新网红打卡地。
合肥市包河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坐落于该区这一工业遗存的改造,是在讲好人文历史故事和保护、修复工业遗存的同时在创新中利用,在利用中让工业印记与城市记忆从沉寂中悦动而鲜活。
老厂房变身时尚酒店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倜然
杭州老汽车东站对面,艮山西路102号,曾经很有名气的西泠冰箱老厂房就矗立在这里。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后,这只“钢铁巨兽”摇身一变成了时尚酒店。走入其中,随处能触摸到老厂房陈旧的脉搏——粗糙的水泥墙面,做旧的房门。与此同时,在柱体、墙靠、走廊、玻璃间,巧妙地插入了时尚的设计造型。
西泠冰箱老厂房的华丽转身不是个例。多年来,杭州秉持着“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这一理念,让许多老厂房重新焕发出生机。
沿着大运河逆流而走,这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托水运交通的便利,纺织厂、丝绸厂、机械厂、造船厂等各类厂房在运河边拔地而起,典型的有浙江航道建造工程处船舶修理处、杭州钢铁厂、大河造船厂、杭州土特产仓库、杭州红雷丝织厂、国家厂丝储备仓库等。
而如今,位于拱墅区丽水路的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变成了运河契弗利酒店。在一片青砖黛瓦的簇拥下,酒店独特的开放式设计,把人文景观和运河的自然景色融合起来,静谧而优雅。
红雷丝织厂老厂房、土特产仓库、杭州第一棉纺厂等旧工业遗存则变成了中国刀剪剑、扇和伞博物馆等组成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博物馆群落以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辉煌的工艺美术文明为依托,从杭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工美种类、巧夺天工的工美作品等高度浓缩“手工业之都”的精粹,集展示、收藏、研究、培训、交流功能为一体。
民宿办进“老洋行”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丛民
日前,位于山东省城济南市纬六路27号的济南商埠区“老洋行”,变身民宿亮相开业,吸引了不少老济南人的注意。这座始建于1919年的百年建筑经过整修焕然一新,两层加阁楼包含了十几间客房。其中位于阁楼的一间面积最大,有近60平方米,卧室、洗手间都十分宽敞,套房内木质坡形的天花板装潢十分典雅别致。老洋行也是济南商埠区保存较完整、具有南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孤本”。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济南市于近日首次启动对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历下、市中、槐荫等10个区县首批24处历史建筑授牌,标志着历史建筑从此有了“身份”,建筑保护也有了“护身符”。
去年,济南市公布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单,366处历史建筑被划归在列。“我们通过借鉴国内外建筑遗产评估方法,结合济南实际,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体系。”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此次建筑所挂的“铭牌”便成了历史建筑的“身份证”,铭牌右下方设置有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关注“名城济南”公众号,便可以查找到此建筑相关资料,通过铭牌去了解每个历史建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