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下的大学路
本版摄影 种楠 杨建正
▲ 老码头成新地标
本报记者 沈敏岚 张钰芸
特约通讯员 杨济诗 孙霞琴
梧桐树下掩映着老洋房,咖啡馆里坐着看风景的男女,闲暇时走进书店翻翻书,或者在手作店里调一瓶香水,而当夜幕降临,小酒馆的灯亮起,又是另一种风情。在繁华热闹的商业大街背后,有这样一条条的小马路和小街坊,流淌着浓浓的“上海韵味”。
如今的上海,有着高端品牌汇聚的南京路、淮海路,也有人气兴旺的第一八佰伴、K11,但总有一些人流连于城市中的背街小巷,探寻洋房背后、弄堂深处的海派风情。以繁华的主要商街为主轴,在周围发展各有特色的商业,形成鱼骨状的商业街区,让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获得深度体验。主街和背街互补发展,才能延长人们的驻留时间。
“上海购物”三年行动计划早已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打造2条世界级商街、10个国内一流商圈、20个特色商业街区。这意味着“要购物,到上海”,不仅需要世界级的商街、商圈和购物中心,也需要小而美彰显海派特色的背街小巷。
老洋房 | 新时尚
斑驳的老洋房让人看到历史的影子,但真的推门而入,你会发现时尚潮流才是这里的主色调。对时尚潮人和部分游客来说,于静谧中引领潮流消费的建国西路、武康路、安福路上,能找到上海的个性。
建国西路被称为“隐藏在闹市里的一片净土”,荣毅仁的旧居、船王董浩云的旧居都在此地。走出历史故事的建国西路,如今成为新晋网红街,这里有网红始祖柴田西点,带有市井余味的嘉善老市,美少女主题的甜品店Soft Rose……短短2000多米的路上潮店云集,法式风情的老建筑也因此重拾活力。
从徐汇区往静安区步行,乌鲁木齐中路则是网红食品店的集中地,既市井又洋气,是拥趸们给它的评价。看似破旧的小杂货店卖的全是进口食材,到处可见英文的介绍,成为老外的最爱。这里每家店都不大,20平方米左右,五花八门,各有特色。
连接静安寺和中山公园两大商圈的愚园路,聚集着曾经的沪西高级住宅,又见证过“72家房客”的市井生活。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愚园路开始“飘红”,成为上海人“荡马路”的新地标。如今,每走几十米就能邂逅一家有趣的店:独立书店、设计师家居、香水调制实验室、玻璃制作体验馆、花艺教室、分子料理冰淇淋店……上海故事也没有被忘记,复古电话挂在改造后的“名人墙”上,拿起听筒便可以听到老上海的卖报声、合唱声、电车铃声。
“我们坐在咖啡馆里看风景,别人也当我们是一道风景。”带着刚从国外回来的老同学,家住附近的钱女士已经把愚园路当做招待亲友的“会客厅”。
小确幸 | 大味道
除了赶时髦,上海人也要讲实惠。去吴江路、昌里路呼朋唤友,吃吃逛逛,在茂名南路、长乐路量体裁衣,做西服旗袍,到大学路参加不定期举办的社区活动,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海派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2008年以前的吴江路是一条小吃街,小杨生煎、西北郎烧烤等在这里起家。如今的吴江路“休闲、时尚、风情”,是上海目前两条“中国特色商业街”之一。它全长不过300米,却有一百来户商家,其中75%是餐饮品牌,日均客流量在10万到18万人次之间,高峰时可达25万人次,日均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美国披萨、日本咖啡、韩国烤肉、港式甜品,还有老上海的红宝石、王家沙,世界美食加上上海风味,也许就是吸引人的海派风情。上海吴江路休闲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宏说,随着西侧的丰盛里、东侧的兴业太古汇开业,连接两头的吴江路已成为整个梅泰恒背后的休闲街区,承接周边白领、地铁客流、中外游客的消费需求。
而在淮海路的背后,则有南昌路、茂名南路、思南路等特色小街。南昌路上的潮流小店走的是“小众化”路线,弄堂深处的店家做的是“小生意”。私人定制的服装、珠宝,个人工作室的香道、茶道,电子蒸汽烟俱乐部和中式家具混搭,“小众化”“小生意”带来“小确幸”。
茂名南路则是服装定制一条街,传统刺绣旗袍、改良中式时装、高档男士西服,在橱窗里亮相的,是精美服饰,也是传承多年的手艺和上海的工匠精神。住在锦江饭店、花园饭店的外国顾客喜欢在这里做西服,大多当日定做、隔日试样,离沪前取货,衣着一新踏上归途。不少年轻人也爱来这里做旗袍,好在派对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