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14日讯 为贯彻落实“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要求,陆坪镇聚焦“八要素”,严格遵循“五步工作法”,将重心由土地移向市场,重视抓经济作物、抓单产价值,变“种啥卖啥”为“市场需啥种啥”,推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质变,以产业革命促乡村振兴。
聚“产”之忧 解“销”之愁
自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展以来,陆坪镇结合地域特色及市场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烤烟、蔬菜、水果等产业,主打“短、中、长”期产业发展组合拳,减调玉米种植2万亩,减调率达59.3%,发展蔬菜种植7400亩、中药材9000亩、精品水果500亩、刺梨19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主导,实现产销衔接,仅订单销售就引进贵州科普园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勤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泉市教育机构蔬菜配送中心等签订水果订单500亩、头花蓼2300亩、高粱750亩、莴笋500亩、辣椒500亩、其他蔬菜根据福泉市教育机构的需求量及镇属各村供给量即配即送,有效解决了产销难题,免去了群众后顾之忧,实现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的网络无缝对接,为群众发展产业致富注入了强大信心。
福泉太极休闲养生太极农业观光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洪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是第一年开始种植,现在有辣椒100亩、白菜60亩、西红柿10亩、南瓜8亩,这些都是签订有订单的,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今年白菜就已经卖了3万斤了,前天辣椒第一次采摘,卖了近3000斤,下一步辣椒、西红柿大量上市的时候,够我们忙的了”。
聚“技”之智 解“劳”之乏
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变革,要有技术匹配和支撑。陆坪镇以公司和合作社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推动,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难题,群众投工投劳不仅可以获得务工费,还可以学技术、懂养护,一举多得,“无忧”致富中增强了自身本领,为长效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在贵州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业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李国华告诉记者:“有公司作保障比自己种好得多哟,我们什么都不管,来做活路就行了,每天有80到100元不等的收入,以后这石榴挂果有收益了我们还能分成,稳妥妥的”。
位于陆坪镇罗坳村的贵州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种植有软籽石榴1000亩,群众以土地入股,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幼苗及化肥等。在软籽石榴没有挂果前,群众可以通过“以短养长”的方式套种马铃薯、辣椒、头花蓼等农作物保持土地收益,等软籽石榴挂果产生收益后,群众直接获得分成,完全不用担心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等问题,而且公司负责销售,不怕卖不出去。该公司副总经理毛本俊说:“在销售这块,我们主要考虑销售鲜果,如果实在销售不好的话,我们就会采取深加工的方式,既提高附加值又解决滞销问题,反正无论怎样,不会让老百姓吃亏,不会让石榴烂在地里”。
与此同时,陆坪镇以每村至少打造两个以上产业示范点为标准,发挥技术推广作用,由省农科院农业服务员“挂帅”,镇农业部门农技专家“挂村”,并邀请市农工局农技专家进行技术示范推广。今年以来,通过到镇、到村、到组、到户、到田间地头等形式开展生产技能培训302次,受训1171人次,有效解决了农户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难题。
聚“才”之力 解“思”之惰
为解决利益联结问题,陆坪镇实施“一村一合作社”战略,实现村社合一,引导鼓励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100%在利益联结机制中多途径参与产业发展并受益,注重经营主体的培育。今年以来陆坪镇成立农业企业10个,运营合作社43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28个。同时,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陆坪镇每个村均建有村级党支部和脱贫攻坚党支部,有条件的组还建立有党小组,目前陆坪镇1065名党员中,有技术骨干、有农技专家,也有致富能手。他们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发光发热,各显神通,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党建引领、示范带动有效唤醒了产业革命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隐隐彰显。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扭转农民对诸如玉米等传统作物的种养习惯,克服农民对高效农业的畏难情绪,增强农民对市场经济的信心,陆坪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思想引导、产销分析,并以示范园区为主导,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流转生金、务工获利等方式,打消群众顾虑,使群众产业发展有思路、有举措、有干劲,解决了群众不会种、不会养、不会卖的问题,产业革命正在让乡村振兴迸发无限活力。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