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旅行

出行

辽宁阜新:昔日黄沙逼人退 今变山青五谷丰

2018-10-29 14:46:19 中国网

  中国网10月29日讯 “一进毛岭沟,步步踩石头,山上没有树,山下田不收。”这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镇毛岭沟村曾经的写照。层林尽染,松涛阵阵,茂密的林海,悦耳的鸟鸣……这是毛岭沟今天的美景。

  变化的背后,是“三沟精神”的代代传承,是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壮志豪情。

  千百年来,朔风吹走薄薄的土层,带来漫漫黄沙。土去沙留人后退,地处“八百里瀚海”科尔沁沙地南缘的阜新县,曾是辽宁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流失面积占阜新县土地的七成。毛岭沟的七沟八岔十四坡,更是全县水土流失的重灾区。

  今年75岁的老党支部书记白永贵,谈起当年毛岭沟植树造林、治山治水的情形,感慨万千。

  1958年,毛岭沟村党支部书记潘永富带领村民封山育林,油松、紫穗槐、白杨、山榆等栽种得一沟接一沟。毛岭沟治山治水的经验,与当年塔子沟河边造林、招束沟治理坡耕地的经验,统称“三沟经验”,成为指导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基本经验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毛岭沟。1982年,白永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十年间,他带领村民年年栽树,封育面积达到1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

  2005年,阜新市将“三沟经验”升华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三沟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现任毛岭沟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广明像老党支部书记潘永富、白永贵一样,带领村民开始了新征程,把造林重点从生态林转向经济林,133公顷经济林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三代人,从“三沟经验”到“三沟精神”,代代传承的是不变的情怀,更是让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美、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执着信念。

  如今的毛岭沟,517户、1602口人,平均每3户就有一辆小轿车。对此,白永贵感慨地说:“40年前,我挑一担山货到市里卖,摸黑走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在集市上卖了2元钱,现在几脚油门就到市里了,多方便啊!”

  “如今的毛岭沟,人们乐悠悠,山上松涛滚,山下清水流,杏花开满山,五谷大丰收。”村民齐孝洲的民谣新编,唱出了毛岭沟人的幸福生活。

  京沈高铁辽宁段将于明年元旦开通,让毛岭沟人再次鼓起创业的激情。上一次是封山育林,吃饱穿暖。这一次是把区位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让村民致富奔小康。

  李广明隔三岔五就到京沈高铁乌兰木图站转一转,一呆就是半天,“乌兰木图站离我们村只有4公里,沈阳到这儿半小时,北京到这儿一个半小时,得想法把人留在毛岭沟。”

  美景能留人。初春时节,樱桃花率先开放,此后是杏花、梨花,6月份暴马丁香和红山丁子怒放,整个林区弥漫着甜丝丝的花香。深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枫叶红透莲花山、帽子山和鸡冠山。

  美食能留人。毛岭沟是纯天然山货的宝库。榛子、松塔、蘑菇、山枣、药材、山野菜等应有尽有。

  精神能留人。2016年8月,“三沟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在毛岭沟揭牌。两年来,上万名党员干部在此寻找“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高铁虽未开通,变化已提前到来。村里开了两家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贫困户赵守芝家有1公顷杏树,仅卖杏核年收入就上万元,她还到山里采山货,靠着大山的馈赠,摘掉了贫困帽子。她说:“高铁一开,游客一多,山货更好卖了。”

  山杏变扁杏,山枣变家枣,村民们在技术员的帮助下学会了嫁接技术,不断尝试着培育口感好、产量更高的林果品种。

  改革开放40年,从风沙漫卷、水土流失,到山河披锦、沃野生金,生态大变迁鼓荡着毛岭沟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回响着不懈追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侯悦林)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广西这个地方曾入选“祖国边陲风光”特种邮票,你认识吗?

  • 优势栏目

    虹起伶仃 粤港澳大湾区再拓通途

  • 优势栏目

    飞阅生态莆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