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 自主研发业界领先的桥吊远控技术
桥吊远控技术,即通过智能化系统,将原本的“坐在桥吊驾驶室里高空进行集装箱装卸”,变为“坐在办公室里完成岸边集装箱装卸”——显示器上的画面,是桥吊司机的高空视角;吊具缓缓下落,扣具对准集装箱四个角的锁孔、锁死,再稳稳提升、装上船舶。让人惊叹的是,这一套动作,均依靠计算机自动操控完成,人工只是偶尔参与微调。
同时靠泊作业两艘20万吨级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这在全球码头中都是少见的场景,但在厦门港,这已经是常态。
依靠高等级的现代化码头设施打造高效率的“港口生态圈”,是厦门港保持竞争优势的一大法宝。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厦门集装箱码头建设就始终保持适度超前;在进入新世纪,世界航运深度调整,船舶大型化、联盟化运作愈演愈烈,而厦门港全球一流的接待能力,确保了船舶日夜进出、高效作业。
高等级码头建设是表象,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更注重修炼“内在”——近一段时间,该集团的桥吊远控室,成为中外记者必须“打卡”的网红采访地之一。
桥吊远控技术,即通过智能化系统,将原本的“坐在桥吊驾驶室里高空进行集装箱装卸”,变为“坐在办公室里完成岸边集装箱装卸”——显示器上的画面,是桥吊司机的高空视角;吊具缓缓下落,扣具对准集装箱四个角的锁孔、锁死,再稳稳提升、装上船舶。让人惊叹的是,这一套动作,均依靠计算机自动操控完成,人工只是偶尔参与微调。
这项技术,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带来的变革是划时代的。目前,产业工人的稀缺化,是集装箱业的一大“痛点”,“一个成熟桥吊司机的培养,需要花费3-5年时间,且高空作业对人体的劳损也很大,很多司机五十岁就没办法再进行高空作业了。”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桥吊远控技术,通过智能化系统辅助人工,将90%以上人工操作变为自动化操作,将司机从高空桥吊操作室解放出来,极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且培训周期大大缩短,职业寿命延长,使“港口生态圈”后续发展的“兼容度”更高。
根据测算,假设一艘次船舶作业2000个标箱,需要20个桥吊和龙门吊司机,在高空脸朝下俯身忙上七八个小时,司机全程几乎无休;而在远控技术下,同样的作业,只需要三分之一的人员,在办公室里值守即可。
现在,这一系统的操作效率为每小时26个-35个动作,已经达到一个成熟桥吊司机的水平,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有提升空间。
国际化 服务保障能力全球一流
今年7月1日,在延续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的基础上,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进一步丰满“港口生态圈”,提出《中转服务保障计划》,将确保集装箱来厦门能够顺利中转,不落下一个箱子、36小时内操作完毕,对标全球一流。
依托“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成立五年来,积极发挥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世界航运节点等诸多优势,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力推动国际化进程。
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35万、729万、779万、810万、823万标箱,增速明显,确保厦门港在2017年成功突破年1000万标箱的历史大关。
另一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码头共经营航线147条集装箱航线,通达世界44个国家的138个港口,其中“一带一路”航线57条。
航商选择厦门港,看中正是该集团积极建设的“港口生态圈”——2017年7月1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的一项新政策,引起世界航商的关注:该集团正式实施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据悉,此承诺引入补偿机制,惠及每年进出厦门港的数千艘集装箱货轮,该集团也成为全国第一家公开进行此类服务承诺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服务承诺,包括船舶直靠保障、船舶作业效率保障、拖车进出场效率保障等多项内容,涵盖了集装箱船舶码头作业的几个“最核心”领域——船舶运营,每一分钟都是成本,且如果某一个船次的作业效率没有达到承诺标准,可以提出赔偿要求,这对于船公司来说是“单边有利”、无异于真金白银。
今年7月1日,在延续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的基础上,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进一步丰满“港口生态圈”,提出《中转服务保障计划》。“我们将确保集装箱来厦门能够顺利中转,不落下一个箱子、36小时内操作完毕,对标全球一流。”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厦门港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38万标箱,其中,中转箱约为280万标箱,这一举措再次向货主、航商发出信号——厦门港有着世界一流的服务能力。
2018年,厦门港自开港以来的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将超过一亿个标箱。新时代,新征程。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将全力为打造高素质、高颜值、国际化、现代化的“港口生态圈”而努力奋斗。
港口发展新思考
打造“港口生态圈”
成为核心价值
集装箱业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厦门港人说,就是运货。不过,经历四十年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厦门港人从观念和理解上都有了多轮思考。
这些思考,基于外部发展,也有内部革新。“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可以坐在家里等货上门。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北有上海,南有广州,海峡对岸有高雄,厦门处于一个强手如林的包围圈之中,我们需要主动找市场,从内而外地进行改革,不能坐以待毙。”一位老港口人说。
在走市场化道路的过程中,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厦门港积极吸引外资,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航线引入两方面双管齐下,使自身的接待能力保持世界一流水平,通达全球的航线也吸引货源不断集聚。彼时,“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全球化”成为发展价值观,厦门港开始将发展视野放在世界版图之中。
不过,吸引多方资金参加厦门港建设经营,虽然加快了建设步伐、大幅提升了港口通过能力,但也存在有限的港口资源被“群雄割据”的情况,不利于统筹协调、发挥港口最大效益,进而对高质量发展形成阻碍。2013年12月13日,厦门港再次领先全国,将新一轮对于核心价值的思考付诸实践: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打造“港口生态圈”也作为核心价值被提出。
“港口生态圈”,简单来说,是围绕码头这一核心“龙头”产业资源,将“提质增效降本”的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全链条之中,在各个环节要质量、要效率、降成本,进而倒逼厦门港实现整体提振,为厦门千亿现代物流业挖掘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