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在第十四届文博会锦绣中华分会场上,非遗传承人在展示彝族漆画制作技艺。韦 旋摄
上图:非遗传承人在展示传统的中国糖画技艺。韦 旋摄
非遗传承人在展示传统的捏面人技艺。韦 旋摄
作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常客,华侨城今年携旗下企业集体参展,展示多元文化业态布局,其中甘坑客家小镇、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深圳欢乐谷、深圳欢乐海岸、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等6家单位作为文博会分会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展现华侨城在打造美好生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创想开启美好生活
建设美好生活,文化是重要的一环。走进位于深圳布吉街道的甘坑客家小镇分会场,独特的客家风情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带来了美好的文化生活新体验。受益于华侨城对小凉帽IP形象的推广,这里先后推出了小凉帽乐园、主题酒店、VR影院等文化旅游项目。在第十四届文博会期间举行的“小凉帽文化节”上,国际绘本大赛、小凉帽IP开“fun”课、威尼斯电影节获奖VR电影公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充分展现着这座特色小镇的文化魅力。
在深圳欢乐谷分会场上,中国杂技金菊奖暨全国魔术大赛、第二届国际动漫节很是热闹,中外顶尖魔术大师同台竞技,顶级二次元人气嘉宾和数以万计的动漫迷欢聚一堂。此外,在华侨城旗下的其他分会场,还有匠心独具的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文化无边界”公共艺术展,以及大洋洲文化风情节系列活动等,展现了华侨城30余年深耕文化产业的丰硕成果,给参与者美好的文化体验。
早在1985年,华侨城即开辟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先河,将深圳湾畔6平方公里土地建成集旅游观光、生态景观、生活配套、商业活动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城区。华侨城早就意识到,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通过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兴办主题公园,将文化要素注入主题酒店等业态,让所有产业都具有文化内涵,从而成为“文化经济”的先行者。近年来,华侨城又提出了“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加速全国布局,培育核心产业,打造标杆项目,孵化头部IP,进一步为美好生活赋能。
“文化+”激活多元效益
在布局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华侨城始终注重对本地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展现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央企责任。
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的中廖村,一所老宅经华侨城“书屋+书店乡村网点”“书屋+旅游”的精心规划,变成了具有黎族传统建筑特色的“村上书屋”,成为中廖村举办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村里还有兼具乡村野趣和舒适体验的星空帐篷酒店、由旧民宅升级改造而来的阿爸茶社,以及由农村院落改造而成的演艺小院,每天都可表演黎族歌舞。现在的中廖村形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图景,不仅吸引着各地游客,也让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发展成果。
如今,华侨城已在深圳、北京、天津、南京、武汉、郑州、成都等地打造了多个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产业鲜明的特色小镇,通过向传统城镇导入“文化+”相关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在云南、海南、陕西、四川等地,华侨城还发力全域旅游,深挖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全方位参与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建设和运营。目前,华侨城正在实施的标杆项目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大型都市文化旅游综合体——顺德欢乐海岸、媲美上海虹桥和广州南站的武汉华侨城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
华侨城还提出构建“文化引领、管理输出、模式创新”的轻资产发展新商业模式,打造专业的旅游资本平台,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实践证明,华侨城的新战略符合美好生活时代人们的深层次需求,焕发出了强大的创造力。截至目前,华侨城已在全国50余座城市布局,资产规模突破3000亿元,管理6家上市公司,连续7年获国务院国资委年度业绩考核A级评价;旅游产业累计接待游客近4亿人次,稳居主题公园集团“亚洲第一、全球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