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这里一度繁盛的除了贸易还有诗。据记载,唐代有400余位诗人由杭入越,东游名山大川前,都先登录西兴(或另一古渡渔浦),观潮仿古后,再乘舟东行。他们登固陵,游妆亭;住驿站,观海潮,睹物生情,缅怀先人,留下瑰丽诗篇无数:李白三入越中,离不开运河舟楫,他的抒情诗《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将登临西兴后的第一印象告慰朋友,分享快乐;孟浩然的观潮诗《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吟咏雷霆万钧的钱塘江大潮和西陵万人空巷的观潮场面。西兴,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入口。
数百年间,由于钱塘江江道逐年北移,南岸涨沙壅塞,西兴距江日益遥远,再加上汽车、火车和轮渡的开通,西兴的过塘行产业开始衰落,小镇渐渐安静了下来。今天,静静的官河上,当年确曾真真切切地漂流过满河等待过闸的舟楫船队;这镌刻着“福泽长流”的古老石桥上,两只石狮子张着大口,似乎在向路人讲述着,当年在西兴确曾是个客商熙来攘往、香火鼎盛如炽的繁华去处;那排满了毛茸茸的青苔的石砌埠头,当年是货物堆积如山的热闹码头;这半截掩埋在土里的永兴闸唯留下闸墩和闸槽,当年就是名播东南的古渡放船入江的船闸所在,就在它的脚下,曾日夜不停地奔涌着钱塘江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