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杭州已有42家景区有序开放。 新华社 黄宗治 摄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服务业中首当其冲是旅游业。原本属于春节旺季和寒假的人流高峰,刹那间几乎空无一人。这种状况持续近2月,不少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公司不仅没有收入,还要负担高昂的运营成本与退单、违约赔偿大潮。业界生存压力“山大”。难怪有人将这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称作“生死”大考。
不期而遇的疫情给旅游业带来重压同时,也带来深刻拷问:人们不再出行或减少出行时,旅游业该何去何从。
疫情之前,旅游业注重线下“沉浸式”体验。不停上马建设的工程项目与运营设备,大量广告与营销,让不少旅游企业背上“高杠杆”和“高负债”。面对同样的疫情,也有不同的应对。一些人打算转行时,也有一些人逆向思考、化险为夷、积极转型,在旅游产品研发、资产并购、重塑IP等方面加快谋划和部署。业内外呼唤多年的转型升级也许正以特别的方式悄然进行。
决定行业最终高度的,往往不是终点,而是拐点。可以看到,不少企业抓住当下“非接触经济”的风口,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利用5G、VR等技术,开辟线上展厅、线上博物馆等,让民众足不出户在家实现“云游览”。机器人替代服务员,为入住酒店客人提供自助入住和“机器人送物”等无接触服务。也有不少企业苦练内功,在“绿色养生”方面下功夫,从传统发力“视觉冲击”和“实地体验”变为深挖“心灵体验”,为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每次危机都可能是产业的重新洗牌,也是变革转型的外在驱动力。随着复产复工按下“启动键”,人员开始恢复流动,多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应的振兴举措,千方百计降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造成的影响,政企共同努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面对危机,打好转型升级战略战,不是简单喊口号,还需要当下即做的行动力,更要积极拥抱变化。这其中,理念革新与科技创新,缺一不可。在这迟到的春天里,期待旅游业能借助危机,“临空一跃”,实现成功“转身”。(文/苏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