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当前,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的旅游业在推动经济动能转换、促进消费升级和投资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文化旅游消费按下暂停键。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优势和基本面不会改变,并将长期存在。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发展旅游业不是简单地恢复,而应认真研判形势,精准施策,推动市场在更高水平、更深程度上复苏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以多元产品的供给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针对疫情给人们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及消费需求带来的新变化,应在供给侧发力,不断优化产品,丰富业态,适应市场。一是创新智慧旅游。积极运用5G、VR/AR、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加大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文化旅游项目设计,推出“线上景区游览”项目和居家VR旅行产品,推进景区全流程智慧游览服务。二是丰富乡村旅游。遵循“先周边再外地、先近程后远程”的旅游市场恢复规律,谋划一批一日游、周边游、亲情游产品。三是发展度假旅游。针对资源禀赋和市场特点,策划一批以中医药康养、温泉休闲、生态体验、体育健身、高山避暑等为主要内容的度假式套餐化产品组合。四是细分研学旅游。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消费群体、层次区域的研学需求,建设云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分别推出以非周末为主要时段的学校研学,以夏令营、冬令营为主要载体的市场研学,以国学教育、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成人研学,以养生养心养性为主要形式的老年研学。
以消费需求的升级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文旅消费市场可能出现的“报复性消费”,通过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设立消费引导基金、发放消费券、出台金融惠民政策、鼓励商户推出优惠折扣等措施,释放消费带动和促进功能,激发市场潜力与活力。一是拓展消费新内涵。适应消费新需求,打通网络渠道,整合网络平台,发展居家线上消费、自助式消费、云消费等。二是延伸消费新时段。稳妥有序地发展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夜间文旅活动。三是夯实消费新支撑。重点围绕特色小镇(街区)、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体育康养、研学、文创等投资热点,加强文旅项目的策划谋划。举办产业资本对接会,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签约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创建一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使其成为文旅消费的新亮点、新高地。
以宣传营销的发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广品牌化、机制联动化、传播智慧化、投放精准化,是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是强化品牌营销。推进品牌战略、制定品牌规划、加强品牌宣传、创新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张扬个性,凸显特色,创造不可替代的知名度、美誉度、向往度。二是开展联动营销。加强省市联动、区域联合、政企联手,完善联动机制,变“单个吆喝、单枪匹马”为“齐声合唱、千军万马”。三是突出智慧营销。整合运用网络表演、网络社群、短视频、自媒体等互联网文化新业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营销方式,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促进“传统营销”向“智慧营销”转型。四是实施精准营销。利用大数据系统,加强对客源市场的调研和细分,根据消费者在不同阶段的身份属性,结合用户特征和偏好,开展不同目的的针对性营销活动,并策划适销产品,制定精准营销策略。
以主客环境的优化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系统论、整体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游客与居民、政府与市场、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和谐生态。一是让游客满意度和文明度同时提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环境优化,构建游客投诉、核查、执法、整改、反馈闭环管理,建立目的地旅游诚信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一手抓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教育,培育游客的敬畏意识和规范意识,形成自觉恪守公德、讲究礼仪、文明出行、文明游览的社会风尚以及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二是让居民参与度和归属感同步加强。一方面,建立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活各种当地要素,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原住民原生态文化,让“土掉渣”的文化变成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让创业者信心度和获得感同频共振。既要实施全民创新创业工程,出台“旅游创客”支持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投身旅游创新创业,也要为创业者保好驾、护好航,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发展规划、正常的运营体系和有效盈利模式,将创业者的激情和点子变成生产力与推动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中医药大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