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知否,知否,这份治污“考卷”的要点你get到了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汽车行驶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新建村的道路上(2018年8月1日无人机拍摄)。陕西省开展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极大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也使沙漠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加快治理黑臭水体”“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
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推进污染防治”这张特殊的“考卷”,引发会场内外热议。实际上,这张“考卷”的“答题时间”早已开启。各地是如何作答的?群众有哪些获得感?今年“考卷”的要点你都get到了吗?
考题要点之“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华夏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正在开启。位于青海省祁连县牧场上的羊群在觅食(2017年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政府工作报告对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划了重点”。
从2017年起,蓝天保卫战就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道“必答题”。持续发力的效果开始显现,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
群众的切身感受印证着蓝天保卫战的成果。刚刚过去的冬日,是河北省邢台市任县辛益村村民李志峰过得最舒心、最干净的一个冬天。去年他家的燃煤锅炉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壁挂炉。烟雾缭绕、墙面发黑、每天收拾炉渣的日子一去不返。
2018年,邢台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57%,达标天数比2013年增加122天。辛益村700户村民,有619户完成“电代煤”改造。“以前灰头土脸,现在一尘不染。”李志峰打趣说。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文学院教授陈凤珍认为,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空气质量根本好转必须动“大手术”,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着力破解“重化围城”困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气污染防治要着重对京津冀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的秋冬季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从今年1、2月份及3月初的数据看,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还是重中之重,艰巨性和反复性仍非常突出。
考题要点之“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
初春时节,从河南省鹤壁市穿城而过的淇河一片寂静。浅水处,颗颗鹅卵石宛然入目,河中水清如碧。
为保护一河清水,鹤壁将辖区内的淇河分为三部分因地制宜治理保护:上游开展生态绿化,中游实施雨污分流,下游农耕结合。水质持续改善催生出一个1.2万余亩的河流湿地。目前,淇河成为河南省鱼类种类最多的河流之一,沿岸野鸟种类增加到15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