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与工科跨界合作 培养“新医科”人才
天津大学近年来在医工结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瞄准医疗健康前沿问题,在“新医科”高地持续发力。
-
教育扶贫点亮双胞胎兄妹人生“灯塔”
曾经在教育扶贫政策帮助下读完大学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康复师赵海叶和哥哥赵海宽都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自己的辛勤付出回报社会。
10月14日,李学战推着装满教具的行李箱走在校园内。
今年58岁的李学战是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的科技课老师,每当他拖着一个大行李箱出现,总会引来许多学生的欢呼与追逐。
行李箱拖进教室,一节科技课正式开始。行李箱里装着旧筷子、旧光盘和线绳等教材,制作“小转车”比赛便在课堂上展开,活跃的课堂上不时传来学生的惊叹声。
“科技课很有趣,可以设计制作各种喜欢的手工作品,我前几天还做了一根笛子。”五年级学生文佳仪说。
教室后面摆放着李学战和学生们制作的各种作品,“拉线转盘”“迷你气压火箭”“跳舞小熊”……通过制作各种手工作品,李学战向学生普及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李学战创意丰富,学生和其他老师称他为“顽童老师”。
1996年,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科普教育工作,李学战从语文老师转岗成科技课老师。由于当时学校教具匮乏,闲暇之余,李学战常常骑车到学校附近“寻宝”,收集矿泉水瓶、塑料管、破损轮胎等废旧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归类、清洗、消毒。
“受客观条件影响,农村学校的科技课堂与城里的还有一定差距,我希望尽自己努力让这里的孩子不掉队。”李学战说。
“近年来,随着条件的改善,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申购,但我还是坚持使用废弃品,自己制作比拼装材料更让学生有成就感。”李学战说。
学校里科教设施不断增加,多媒体科技交互屏、创客工作室、VR教室等纷纷投入使用,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现在学校成立了9个创客工作室,一批年轻教师加入科教队伍。”学校党支部书记易志红说,2008年以来,学校师生创作的科技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励200余项。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天津大学近年来在医工结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瞄准医疗健康前沿问题,在“新医科”高地持续发力。
曾经在教育扶贫政策帮助下读完大学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康复师赵海叶和哥哥赵海宽都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自己的辛勤付出回报社会。
一位教师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其德育水平和管理班级的能力如何,责任心强不强,而与其所任教的学科没有多大关系。
2021届应届生“就业战”就已在各大高校打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月中旬开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文柯(化名)每天都关注辅导员在年级群里发的大量秋招相关信息。
英语、小语种培训班,乐高培训课,课外托管……社会上的培训班林林种种,培训方式多样化,学费动辄上万。但随之而来,因教育培训引发的纠纷也不少。
明年,高校特殊类型招考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鼓励各地扩大艺术类省级统考专业范围,高校进一步减少校考专业范围,同时鼓励高校积极采取“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