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机遇和挑战 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
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也是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竞争,抢占制造业智能化先机,人才是根本。
-
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
2020年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教育部党组组织动员教育战线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热潮。
【老师说】
从教育的角度,要兼顾好教育手段和温和的市场手段,避免在校园浪费和学生身心发展之间建立高利害关系,避免因为校园浪费现象给学生贴标签——
校园,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理应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中走在最前列。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校园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浪费现象。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发展带来的阶段性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也有学校教育中心偏离的问题,理应引起教育人的忧思:为什么校园浪费行为屡禁不绝,其背后的困境是什么?
校园浪费的困境
校园浪费屡禁不绝,其背后存在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困境1:在社会层面,表现在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对生活物资淡漠的观念冲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较长时期丰裕的物质生活,必然导致对粮食等生活物资的忽视,致使节约意识以及珍惜食物的思想观念被淡化。
困境2:在教育主体层面,表现在教育的诸多主体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由于教育学生的主体涉及家庭、社会和同伴等,而这些主体往往由于思想观念、时空分散等条件制约,很难形成教育的合力。比如,在学校养成的节约好习惯,如果在家庭中不能得以维持和巩固,很快就会反弹,甚至又传导到学校。因此,仅靠学校单主体的教育,很难从根源上消除校园浪费现象。
困境3:在学校层面,表现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偏差。由于教育对象的极端特殊性,因此,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在实施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自我审验才可以付诸实施。而事实上,有的学校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不但失去了教育性,反而产生了外部性。比如,有的学校为了减少浪费,用做题的方式,用饭前集中唱餐歌的方式,对学生浪费予以惩处。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无益,反而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困境4:在学生个体层面,表现在学校集体生活和学生个性生活方式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由于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在生活等方面有不同的习惯和要求。然而学校的集体生活,很难顾及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化生活需求。
校园浪费有“解”吗?
面对上述困境,作为学校,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重视并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以校园浪费中的餐饮浪费为例,主要是食堂统一配餐供给制和学生饮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所致。当下学生对饮食质量、口味、配菜等都要求较高,而学校食堂目前尚不具备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能力,换言之,学校不能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餐饮需求,导致餐饮浪费严重。根据调研,很多学生都希望能从家里带餐,学校经过审慎考虑,科学论证,允许部分学生从家里当天带餐到学校,学校给各班级提供加热设备和消毒设备以及相应的检测设备。如此,餐饮浪费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止。
其次,抓住教育契机并发动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校园浪费是一个真实的复杂性问题。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项目式学习教育。比如,学生针对当下网购商品存在外包装过度的现象,以此作为项目式学习,研发了校园快递盒子回收reBox项目,并在社区内进行推广,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最后,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直面校园浪费。我们学校借助北京市垃圾分类行动,发起了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学生到校园浪费现场,并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如小碗菜、半份菜、水电额度直接到班、教材绿色使用,校服绿色传递、米饭定量设备等。此外,学生针对每一处校园浪费现象,都成立一个课题,学校采取课题招标、专家论证,效果测算、反馈追踪等方式,对节约效果优良的课题成员,计入德育学分,如此,让学生做校园节约的负责人,而不是让其置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从而起到从内心触动,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
校园浪费现象,本质上是学校生活教育的缺失所致。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偏重学科教学和知识传授,而对学生的生活教育方面有所偏忽,致使对学生的生活教育有所偏失,校园浪费现象由此不可避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节约意识,避免浪费。从教育的角度,要兼顾好教育手段和温和的市场手段,避免在校园浪费和学生身心发展之间建立高利害关系,避免因为校园浪费现象给学生贴标签。只有学生内心深处被真正触动,教育才会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余国志,系北京中学高级教师)
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也是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竞争,抢占制造业智能化先机,人才是根本。
2020年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教育部党组组织动员教育战线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热潮。
近年来,高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优势,深度参与其中,为摆脱贫困,贡献了有目共睹的力量和智慧。就高校职能而言。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近日正式出台,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提出了22项改革任务。
明年,高校特殊类型招考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鼓励各地扩大艺术类省级统考专业范围,高校进一步减少校考专业范围,同时鼓励高校积极采取“云测试”。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18日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举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10名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