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女孩高子怡,从小喜爱网球,已参加业余训练多年。今年仅13岁的她,因运动天赋出众,被江苏省网球队看中,2016年入选参加集训,获得全国U12分站赛单打第五名和双打第二名。今年,省网球队计划招她入队试训。根据省体育局规定,凡是拟招录进入省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必须通过省体育局组织的文化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分数线,方可批准入队。由于高子怡春节后就一直在阿根廷训练,来不及赶回来参加6月23日和7月7日的文化考试。为留住人才,省体育局破例在8月1日为她单独安排文化考试。
高中初中小学分别划线,
入队文化考试“全覆盖”
竞技体育有近30个大项、300多个小项,但各项目成才规律不同,参与者年龄不一。过去,我国不少运动员重视专项技能训练,对文化知识学习投入不够甚至基本放弃,致使很多运动员文化素养不高。为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不高、退役后再就业困难等问题,省体育局自2013年起,开展对拟招录运动员实施入队文化考试。6年来,省体育局每年都提前发通知,把运动员招录考试放在6月份,并规定所有拟招录入队的运动员须准时参加文化考试,不得缺考。如考试时间与年度最高水平比赛有冲突,须由所在运动队书面请假,并提供比赛通知复印件。
文化考试试卷范围为苏教版中小学教材,由语文、数学、英语组成。按年级出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片段作文,内容以全日制学生上年度第二学期内容为主,满分为100分,语文40分,数学、英语各30分,其中小学三年级以下只考语文和数学。省体育局还对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确定录取控制线,考试成绩在学段合格分数线以上则通过,达不到学段分数线的采取末位淘汰制,每个学段淘汰1人。
有刚性规定也有柔性督促,
不会漏掉“好苗子”
据省体育局综合处有关人士介绍,运动员入队必须先过文化考试这一关,已成为刚性规定,2015年至2018年,我省优秀运动队分别有412人、399人、377人、311人参加文化考试,今年参加考试年龄最小的,是跳水队两名11岁的队员。为帮助运动员考试顺利过关,有关部门在每年考试前还会组织为期一周的补习班,辅导运动员复习,近年来参加人数逐年增加。
而达不到分数线时实施的末位淘汰制,也不是将队员“一棍子打死”。设置文化考试的目的是督促运动员更加努力学习,更何况挑选一名竞技体育的“好苗子”很难,具有天赋的后备人才更少,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没能过关,就淘汰一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江苏男篮年仅18岁的郭子楠,身高达2.10米,2016年他参加文化考试与分数线差6分,无法正式入队。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在试训的同时更加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去年再次参加文化考试,如愿过关,正式成为职业篮球队员。
我省为何要出台这项规定?这是因为我国体育改革致力于淡化“金牌意识”,纠正以运动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观念,为此政府采取许多措施,鼓励运动员加强文化学习。而运动员也意识到,运动生涯仅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经历,如果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不仅不利于退役后的生活,也会造成二次就业选择面比较狭窄。还有很多退役运动员希望进入大学深造,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运动员进入高校“门槛”也在提高,即使运动成绩非常优秀,拿到世界冠军或奥运金牌,进入高校学习也必须参加全国性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而且入学后,经过四年的文化课学习,只有达到及格线才能毕业。正因如此,省体育局要求运动员尽早重视文化素质培养,要成为职业运动员,必须先过文化考试这一关。
集中授课结合分散自学,
“弹性学习”解决学训矛盾
省体育局还要求运动员文化学习实现“人员全覆盖、年龄全覆盖、项目全覆盖”,各年龄段的运动员必须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南京体育学院和省体育局仙林训练中心,建立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程基础教育,省队市(区、校)办队运动员进入所在地中小学就读,部分训练基地的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学籍挂靠在全日制中小学,基地组织力量按照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方式,基本保证专业运动员100%完成义务教育。
在教学组织方面,省体育局根据运动员训练比赛规律,打破正常学校寒暑假制度,按训练周期安排文化课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随队学习与个别辅导补课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教学;实行分段教学、单科累进、学分互认和长学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充分保证文化学习时间,最大限度解决学训矛盾。此外,他们还派教师到国家队对江苏籍运动员进行补课辅导,保证他们的文化课不因集训任务而受较大影响。
截至去年10月,江苏省优秀运动队进队人数1243人,在训运动员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适龄人全部在读,高等教育适龄人数1059人,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人数803人,其中南京体院就读443人,其他高校就读360人,适龄人员进入高校就读比例达75.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叶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