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的公交维修保养行业中,天津公交修保电控中心副主任王红刚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历年来收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就连带出的徒弟都屡次获得全市大客车维修技能比赛大奖。而这位行业公认的专家,十几年前从陕西凤翔农村踏入城市时,举目无亲、身无所长。
一无技能、二无学历,王红刚是如何实现从普通修理工到技能专家、企业管理层的逆袭?他说:“我是‘求学圆梦行动’的受益者。”
如今,王红刚已经完成专科学业,正攻读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在他的感染下,身边一批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都参加了“求学圆梦行动”,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
变“等”为“送”
送教上门服务到家
2016年,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起“求学圆梦行动”,发挥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工会部门的组织动员优势,提升农民工学历与能力。两年多来,各地教育部门与工会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1个省份300余所高校参与该行动,受益农民工人数超过百万。
老歌里唱道:“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对农民工来说,要想学习深造,可能是既没钱又没时间。根据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的专项调研,海南省农民工总数为145.2万人,其中,初中以下学历占83.1%,一半左右的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在“所遇到的困难”这个问题中,农民工提及最多的是“没有时间学习”。
“求学圆梦行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使每一位农民工都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能够通过学习免费开放课程提升自身素质与从业能力”。这其中,“资助”“免费”等字眼可见良苦用心。
针对部分农民工群体的基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成人高考的理解不够深入等短板,各地想方设法把困难解决在先,把服务送到跟前。
王红刚所在的天津市就是如此。按照天津市教委和市总工会文件部署,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创新观念,变“等”为“送”,主动将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时、迅速地输送给有需求的团体和个人。同时,将报到、注册、交费、入学教育等环节安排在企业基层进行,每学期的学习课件、教材等直接送到基层企业学习者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工学矛盾。
海南省也以服务到家的姿态为农民工提供便利。海南委托唯一省属成人高校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具体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并着力解决农民工学子“没钱没时间”的问题——没钱?海南省财政配套帮你出。比如,对开放教育培养模式的农民工学员,海南从教育专项经费中给予每生补助学费共4000元,其中,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给予学费补助1000元;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时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获得毕业证书者,给予剩下学费补助2000元。没时间?送教上门,就近面授。海南电大在每个市县都设有教学点,有专人管理,派教师前往授课。
福建省积极落实经费保障,省级层面安排专门经费用于补助“求学圆梦行动”,并根据学员增长逐年增加。2017年,安排1000万元,省教育厅和总工会各安排500万元。同时省总工会再安排500万元支持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扶持各设区市总工会和省级产业(系统)工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
河南省则在多渠道筹措经费上下功夫,推动建立健全政府、工会、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的投入机制,减轻农民工学习的经济负担。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许昌市总工会深入到建筑、保险、机械制造等企业,与企业工会和人力资源部结合,对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业,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学费实行“三三制”——学校减免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拿一点,并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企业实际情况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实行送教上门和网上学习等灵活的学习形式。
新时代新方法
“互联网+教育”助力圆梦
农民工学员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各地在调研中了解到,是网络。的确,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要是还得大老远赶到集中课堂学习,很多人都难以坚持。
在网络办学方面,“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有相当的优势。该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目前,在校学生359万人,其中包括近20万名农民学生。学校探索基于“六网融通”的全网教学模式,实现“泛在学习”,即体现时时、处处、人人,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成为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求学圆梦行动”的示范区。学校利用云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建设信息化教学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入学、注册、选课、教学、考试、毕业等一站式支持服务。及时动态发布国家及各省相关政策信息,免费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及支持服务。为帮助在职工人学习,国开大开辟网上学习讨论区,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国家开放大学还筹建教师教学团队,面向学生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答疑服务。
安徽省针对传统的成人高等函授等教学形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建设“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理念,推进“互联网+农民工继续教育”,搭建安徽农民工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具备一体化教学、一站式学习、智能化管理、全过程监控功能,入驻“园区”高校及教育机构达66所,共建共享课程达到2000多门,在线学习人数20万人,其中农民工学员在线学习近2万人,平台访问总量超过9000万人次。
此外,安徽省还建设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目前已完成学习者基础信息库、共享课程超市、学习成果库、学分认定子系统、学分转换子系统的开发,初步实现学习者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实现农民工学习成果存储与转换。
“课程超市”是安徽的又一创新。2017年12月,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推出共享课程超市,园区内高校、教育机构可通过课程超市提供优质课程、特色课程,为提升农民工职业能力服务。目前,超市已达200多门课程,免费提供给农民工群体学习,已有5000多人次注册学习。
重实用重合作
众人拾柴推动终身学习
圆农民工的求学梦,不是为了一纸好看的文凭。解决了学习时间、学习资费、学习方式等困难,还要回答学习内容的问题。
“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立足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农民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支撑和助推产业转型。同时,注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上海市为例,从2016年起,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总工会联合组织实施了“上海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目前,行动计划覆盖农民工等在岗人员群体数量已超过37.3万人次。在实施过程中,上海注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过程,使培养计划更贴近农民工等在岗人员群体的需求。通过高校与企业开展共建,为企业开设专门的企业委托班,进行订单式培养,部分课程采用“送教入企”的方式,方便农民工等在岗人员参与学习。
福建省同样在积极创新培养模式,省教育厅支持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开放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等职业教育“二元制”向成人教育延伸,授权采用“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单独组织考试和录取,招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开展专科学历继续教育。2017年试点8个专业,招收农民工1100人,2018年试点专业扩大到10个。同时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职业标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与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探索线上线下“二元”混合式学习模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培养农民工学员。
“这项行动为各地行业企业和农民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继续教育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雷鸣表示,“求学圆梦行动”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工友关注,一批优秀学员典型由此改变命运,已成为农民工和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一项知名品牌活动,成为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