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教天地

过去下班就回家,年轻人玩手机打游戏等是常态,现在自觉学习成为全新风尚——

“工人夜校回来啦!”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郑晶
2019-05-13 07:11:39

  

  4月的一天,西安,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九分厂。18时整下班,杨鑫、左强、何磊等近20位上完晚班的工人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拿着笔记本和笔走进了车间旁边的“工人夜校”;席江波、谷燕、刘瑞华等十几位早班上完已回家的工人,也带着纸笔从四面八方返了回来。无人要求和强迫,他们却自愿放弃休息甚至吃饭的时间,如饥似渴地抓住这一月两次的夜校学习机会,汲取知识和技能的营养。

  当天的课程是“台阶轴的加工”,厂团委书记兼技术科长刘翔主讲。与其说这是夜校的课堂,倒不如说更像平等轻松的讨论课堂。工人们或自由地围坐长条桌,或随便就坐在墙边。刘翔更像是主持讨论会而非讲课。他打开课件,投影仪显示出一个台阶轴和相应的数据,“这是上次课的作业,有两位做错了,请上来分享一下怎么错的吧。”两位工友先后上前,大大方方地自己给自己纠错。“我把错误点已发到微信群,大家可以再看一眼。”刘翔叮嘱了一句。

  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技术交流。这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台阶轴的图纸,刘翔说:“哪位同学讲讲怎么加工、难点在哪?”一位工友站起来,谈了他的加工思路和理解。话音刚落,另一位站起来说:“我觉得要注意的地方……”正讲中,底下一个插话道“能不能变形”?另一个声音回应说“他已经考虑了变形问题”。

  记者注意到,整个讨论过程,近30位工友都凝神静气盯着屏幕、随着讨论在思考,有人不时抓紧记录。交流讨论之后,刘翔站起来一一讲解:“加工28时,要用1500的转速……”然后进入常用指令的讨论、留作业等环节。不知不觉,2个小时就过去了。

  “还真有上世纪80年代上夜校的那种感觉,大家都说久违的‘工人夜校’回来啦!”九分厂厂长杨新民欣喜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说,过去下班职工就回家,年轻人玩手机打游戏等是常态,但是两年来的“工人夜校”完全改变了那种状态,现在自觉学习成为全新风尚。

  这里面,还有故事。

  早在2013年,厂里以技术带头人、劳模张金铭为核心,成立了“金铭工作室”。几年来,工作室以工厂承接的生产项目为导向,研发成功《JH-30I型自动压合器》等5项关键技术,创效900余万元,并培养人才15名。但精英型的工作室急需广大一线工人知识、技能的提升来匹配、支撑,同时,不断更新的设备也要求员工掌握新的技术,这时,刘翔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给年轻人搭个平台,把学习的劲头鼓动起来。”

  按照这个想法,2014年,“刘翔青创先锋工作室”成立。“刚开始只有6到8个人参加,上课还得我催着他们,也没有经费、设备,只能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但特别的课堂方式、当下就能用的技术等等,很快得到了工友的认可。”刘翔说,不知从何时起,“青创工作室”已被大家口中的“工人夜校”替代。

  会议室门关起来就变成了安静又轻松活泼的课堂,打开门对面就是车间。“上周,厂里进了一台新机床,夜校的课堂讲的就是这个机床的编程,讲完后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大家转身就来到机床实操,直到晚上9点还不愿回家。”数控一班班长何磊说。自称“跟着夜校成长起来”的他告诉记者,现在工人的思想转了,从当初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应大家要求,夜校也从当初的一月一次变为一月两次。

  夜校的悄然兴起让九分厂的领导班子大喜过望,课堂遂从一角扩大到整个会议室,黑板也换成了高清投影仪。杨新民说:“要设备给设备,要时间给时间,不惜资金、时间、物资全力支持。”配套的激励政策也随之实施:每年考试的前十名涨一级工资,获得各种比赛名次的单独重奖,授课的技术带头人每个月给予津贴……

  于是,“工人夜校”成了九分厂直至西北工业集团尽人皆知的热门话题,一些50多岁,怕掉队的老工人也加入进来,刚成家的年轻人回家的状态从手机不离手切换到《数控车工入门》……

  2017年至今,“工人夜校”已累计培训768人次,其中有10人从中级工晋升高级工,1人由助工升任工程师;学员创新项目14项,实施合理化建议16项,累计创效132万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江西南昌:地震应急综合演练进校园

  • 学知识 防灾害

  • 增高药不能乱吃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16家劳模创新工作室“跨界”联盟

    4月底的皖南景色醉人,山间天气凉爽。这一天一早,中林集团歙县披云山庄公司晏文娟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晏文娟却是满头大汗,顺着依山而建的山庄跑上跑下……她在准备一件“大事情”。

  • “工人夜校回来啦!”

     4月的一天,西安,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九分厂。18时整下班,杨鑫、左强、何磊等近20位上完晚班的工人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拿着笔记本和笔走进了车间旁边的“工人夜校”;席江波、谷燕、刘瑞华等十几位早班上完已回家的工人,也带着纸笔从四面八方返了回来。

教育论坛

  • 孩子生日宴别办成“豪华婚宴”

     七八年前,吉林一名六年级学生一个生日聚会花掉老爸2000块就可以上报纸;三四年前,山东德州一个四年级学生家长因为操办孩子过生日花了万把元,通过媒体发出抱怨;如今,10万元都不新鲜了……

  • 高职扩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亟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人力和人才支撑。

名人坊

  • “名校长爸爸”陈立群:少年锦时,有师如父

    “亲爱的陈爸爸,请允许我们这样叫您……”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2018届孩子们的一封信。这样的信,在校长陈立群手里,还有厚厚一叠。

  • 冯秀军:“问题链”让思政课思考起来

      在很多学生眼里,思政课是门“水课”,而在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冯秀军看来,思政课确实“有水”,但它应是一门为思想和心灵“补水”的课。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