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设计师牵手农民工参加技能比武
三维技术提高施工效率,节省近一半比赛时间
“对照设计蓝图,通过三维建模软件,2个小时在电脑上设计出立体的模型。”2014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胡成杰,是一名建筑工地上的技术员兼深化设计师,平时就喜欢琢磨3D MAX模型和三维动画、BIM,研究三维建模的技巧。5月29日,他和项目上的两位木工师傅汤春球和高利,一起参加了一场“工地英雄”技能比武。当天,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第四届“工地英雄”技能比武,在建设中的武汉大学工学部项目开赛。来自全国8个省市的100多名建筑工人同台竞技,现场分别进行了砌筑比武、精装修比武、模型建造比武、能工巧匠比武四项技能比赛。
“在电脑上做深化设计3D图是第一步,如何让立体的3D图变成建筑模型,再从模型到实体建筑,需要在过程中跟工人师傅将各项工作详细交底。”紧张而激烈的比赛中,28岁的胡成杰有条不紊地指挥两名木工师傅,现场组装2018年获得鲁班奖的中铁大桥局桥梁科技大厦建筑模型。
两位工人师傅用最常见的材料“密度板”,参照着3D模型设计图对其切割、拼装、锚固、雕刻。经过设计师和工人师傅的通力合作,一座2米高栩栩如生、造型精美的中铁大桥局桥梁科技大厦建筑模型呈现在大家面前,引得围观的工友一片赞叹。他们这支队伍仅用时1小时15分钟,比原计划2小时比赛时长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我19岁开始学木工,以前我们这个行业带徒弟要从做一个木桶开始学起,师傅口传心授,徒弟慢慢摸索,学得快的徒弟最少也要3年才能出师。现在我们带徒弟,通过3D建模,三维交底,配合现在电锯甚至是激光切割技术,年轻的徒弟很快就可以上手操作。”
49岁的汤春球从事建筑装饰木工30年,木工手艺精湛,对各种装饰异型造型做法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最近两年,他在项目农民工夜校学会了最基础的三维建模软件,现在汤春球每年要带出30多名独当一面的木工徒弟,35岁的高利现在是项目的一名木工工长,他就是汤春球的第一批徒弟之一。手艺好,又能应用最先进的施工辅助技术,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高利现在一个月最多能挣两万多元,他还从老家带了20多个年轻徒弟出来,既能把自己的手艺好好传下去,又能学习更智能化的技术,靠自己的本事不断提高收入,是他最大的愿望。
“按照传统的用平面图纸交底的施工做法,不仅耗时长,而且很多细节没法详细沟通,因此,传统的建造过程完全依赖现场管理人员的过程指导,依靠工人师傅多年的施工经验才能把一个又一个细节做好。”技能比武裁判叶建表示,将BIM、3D等各种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在施工全过程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施工交底的方式,将整个建造过程提前预演,通过三维技术实现“一小时交底”。这弥补了建筑工人经验缺乏的短板,缩短了建筑工人积累施工经验的时间,有效降低工程建设的返工率,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品质。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工人平均年龄已接近50岁,比2007年增长了10余岁。建筑行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建筑工人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等问题,是未来建筑行业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培养一名技能型建筑产业工人,需要大量时间和经验的投入。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同业务、跨单位、跨系统竞赛活动,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技能竞赛新格局,推出了一批高技能、有绝活的‘工地匠人’,强化工匠先进典型点、线、面辐射和‘传帮带’效应。我们还建立了华中区域首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基地,计划打造出一批新时代的技能型工匠典范。”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徐平表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张华 潘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