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工会干部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本报通讯员 李亮 摄
金秋9月,结束了暑假临时工的工作,小郑即将启程开始他在大学的第二个学年。而一个月前,小郑的父亲郑保生还在为儿子新一学年的学费发愁。
连续助学温暖外来单亲家庭
郑保生的老家在江西省余干县江埠乡山背村,2007年4月,郑保生来到福建,在泉州万龙集团当了一名机修工。老郑的妻子在儿子五岁时因病离世。十几年来,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个中艰难唯有自己知道。让他欣慰的是小郑学习很努力,去年如愿考上了大学。高兴之余,郑保生却为学费发起了愁。
“平时虽然工作稳定,但工资也只够一家人的日常花销,几乎没有剩余。”郑保生说,“儿子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实在太高,家里承担不起,但是总不能就这么断了儿子的前程吧?”就在郑保生一筹莫展之时,公司工会主席了解到情况后找到了他,向他介绍了泉州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
得知还有这样专门帮助困难学生继续上学深造的活动时,郑保生欣喜万分。在公司工会干部的帮助下,郑保生很快将相关申请材料准备好并上交给了上级工会。没多久,郑家就收到了5000元的助学金。也正是有了这笔钱,儿子小郑顺利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一个学年很快过去,过了暑假,儿子就要交下一年的学费了。正当郑保生又为此发愁之时,工会再次给郑家送来了助学金。郑保生十分感慨:“工会的温暖真的让我们这些外来工很感动,也很感激。”
小郑知道自己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也更努力。今年小郑找了份暑假工的工作,挣钱贴补家用。而更让郑保生感动的是,一次儿子和他说:“爸,我现在长大了,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以后不仅要照顾你,还要像工会和社会爱心人士一样去帮助别人。”
“给家庭带来满满希望的正能量”
“做父母再苦再累也是为了孩子,好在孩子们都很争气。”这个暑假,赵立超的三女儿小丽考上了天津科技大学,这让他既高兴又发愁。
赵立超是贵州籍来泉务工人员,2002年进入永和盛欣化纤有限公司工作。他原先脚就有缺陷,后来又在工作中不幸失去了左手的大拇指。妻子在老家照顾孩子,他一个人用残缺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六口之家的天。
赵立超的大女儿、二女儿先后考上大学,今年三女儿也将迈入大学校园,小儿子读高中,学习刻苦努力。就在全家人为小丽高兴时,赵立超的眉头皱了起来:“先前为了老大、老二上大学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外债了,如今旧债未还,真不好意思再向人开口了。”
实在没有办法,赵立超原本打算向银行贷款供女儿上学,当他将自己的想法跟一同事说时,同事告诉他,为何不去申请工会的金秋助学?赵立超心头一喜,赶紧找到了企业的工会主席询问详细情况。了解到活动内容后,赵立超尽快准备好相关材料并提交了申请,很快就审核通过得到了助学款。
“金秋助学是一项功在千秋的项目,圆孩子的大学梦,给家庭带来满满希望的正能量。”赵立超感动地告诉记者,在泉州打工,工会“娘家人”的关爱和帮助让他更有信心留在这里打拼,也希望自己将来有能力在泉州安个家,真正成为“新泉州人”。
“职工有需求、有期盼,工会有回应、有作为。”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茂泉告诉记者,“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这是2000年7月,泉州市总工会以“娘家人”的使命担当向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19年来,泉州市金秋助学活动累计筹集助学金4900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1.65万名,其中结对认助3581对,7000多名受助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今年泉州市金秋助学对象不断扩大,标准大幅提升,申请方式更加多样化,募捐渠道也在不断拓展。截至8月底,2018年泉州市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爱心款475.6万元,共资助589名困难学子,其中168名特困大学生获得结对认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