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青 画
家长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半夜质问老师“你睡什么睡?”
老师批评不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孩子长大会和你一样失败”;
家长们挖空心思地琢磨怎么样给老师送祝福。
……
这些事让家校微信群引发人们热议。如今,家校微信群成为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该如何运转才能实现家校共育而不是成为争端聚集地?
老师:“在群里一定要谨言慎行”
“过去新生入学第一件事是认识孩子,现在是建立班级微信群。”有着近30年教龄的哈尔滨市一所知名小学的高级教师王婉告诉记者。如今,这位“老兵”却遇到了新问题。
“过去,让孩子自己记录作业,向家长复述老师的各种要求是一门课外的‘必修课’,但是因为有了家长群,孩子们已经被剥夺了这门课的学习机会,根本没有‘回忆’‘下次改正’的经历。”
如果群内的信息只是交流作业、互相提醒也就罢了,但老师最怕的就是各种杂音在群里出现。
小薛老师刚刚接手一年级不久,对于群里的有些突发情况,她还真是有些不知所措。
前不久,因为下雨操场上有了积水。于是,有的家长在群里说了一句:暴雨天气,操场积水,孩子偏偏到那儿去玩,衣服鞋子都湿了。这句话一出,马上有家长跟着说道:哎呀,我的孩子鞋都湿了,这么多水学校也不管。
“家长们一句接着一句地说,一个小水洼最后说得跟发了洪水似的。” 小薛老师无奈地说。
小薛老师更害怕的是家长之间的“火拼”。
“把我孩子的头往地上和墙上撞,怎么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了?”一位家长在群里的发言虽然语无伦次,但却清晰地传递出了一个信号:自己孩子的生命在学校里受到了“威胁”。原来,一位家长通过其他家长的转述了解到,自己女儿的头被另外一个男孩子抓着往墙上撞。然而,小薛老师询问后得知,非但没有发生所谓的“抓头撞墙”事件,相反,还是这个“被撞墙”的女孩子主动邀请“施暴”的男孩子一起去玩的。
在和家长私信沟通了相关情况后,在群里之前大发雷霆的家长不说话了。
“她也不出来解释一下她自己误会了,弄错了,可是却把班级的‘乱象’传播给了每一个家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在群里打仗、吵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家长大群之外建立没有老师的小群,集体研究怎么“对付”老师也并非个案。
“现在学校已经告诉我们,在群里一定要谨言慎行,少说、不说最好,说话不要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王婉老师告诉记者:“怕的是被家长截图,传到网上去。”
家长:祈祷“千万别点我家孩子的名”
实际上,家长们也有说不出的苦衷。日常要求家长们“收到请回复”的微信群经常让不少工作繁忙、看微信不便的家长感到为难。
“现在我都落下病根了,有事儿没事儿就得拿起手机来看看。”孩子在哈尔滨市某初中上一年级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平时学习抓得紧,班主任老师经常会用微信群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反馈。
“什么谁的英语分低了,谁的语文作业没交了,谁的数学卷子不合格了,老师都会在群里一一指出,并要求家长回复。”刘女士说,这样的点名几乎每天都会在班级群里多次上演。面对这种个别点名的回复,刘女士坦言,自己除了会因为工作忙而忽略外,就算是看到了回复的时候心里也怪怪的,“感觉就像自己单独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很不舒服。”
或许是因为老师工作太忙,此类信息经常会以语音的形式出现。刘女士说,每当她看到群里班主任老师多条未听的60秒语音后,都会感觉脊梁骨发凉,“我一边听一边祈祷,千万别点我家孩子的名。”
除了老师的话会让家长揪心外,其他家长的话有时候也让人挺闹心。
回想起儿子曾经的初中班级微信群,每逢过年和教师节的各种群内祝福都让高女士感到难受。
“人家有的家长祝福送得早,有的家长话说得漂亮,像我们这种后知后觉的除了简单的‘节日快乐’‘老师辛苦了’之类的,也不会说啥了。”
高女士说,尤其是教师节当天,她总要措辞半天才能发出来一条“像样”的祝福。
“我也知道发了人家老师也未必看得那么仔细,但就是担心,万一不发被老师觉察了多不好。”高女士说,孩子上高中之后好多了,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就明确说,班级微信群仅用于通知,不允许发任何其他的内容。
外部的规定要靠内化的自觉来落实
近来,建立微信群并给微信群立规矩,老师们在行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在行动。
日前,西宁市城西区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对家校微信群使用的语言、时段、禁止性内容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于社会上关注度比较高的“拍马屁式”回应,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等情况做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此举在网上引发了一片点赞,此后,衡水、杭州等多地教育部门也都针对家校微信群提出了管理具体要求。
记者发现,家长们都对这样的规定给予好评,并期待本地教育部门能够尽快拿出有效办法。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行政方向研究者徐建华老师认为,家校微信群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便于沟通,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老师也能够通过这种便捷的方式,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从而使家校共育落实到位。
对于家校群中出现的老师与家长“互怼”,家长拍马屁式回复等问题,徐建华认为,应该让老师与家长们都意识到,互联网上的这个群是一个公共场所,公共场所里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规则。
“我非常赞同微信群管理方面的规定,尤其是诸如‘最好是不用语音’等更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微信群的使用方面有了具体的抓手。”
徐建华老师表示,制度的规范很重要,但是毕竟这些规章都是外部的、属于刚性的东西,一定要把这种认识转化成每个老师、每个家长的自觉,才能够真正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