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青海人”受表彰
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组织开展的第三届“最美青海人”评选结果日前揭晓,董红梅等14名个人和许正祥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先进集体荣获“最美青海人”称号。
-
提升劳动技能 拓宽就业门路(乡村观察)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城市蓬勃发展,产业不断升级;乡村正踏上振兴的快车,一幅幅壮美画卷次第展开。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的一年,城乡两头的农民工就业形势有哪些新特点?
江苏高校毕业生都去哪儿就业了?哪个专业就业率最高?25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毕业生总数56.2万,工科毕业生最多
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56.2万人,比2017年增加0.6万人,总量再创新高,其中:毕业研究生5.1万人,本科毕业生27.2万人,专科毕业生23.9万人。
从毕业生性别看,毕业研究生、专科生中男生人数高于女生人数;本科生中男生人数低于女生人数。其中:研究生男女生比为1.08:1,本科男女生比为0.96:1,专科男女生比为1.09:1。从毕业生生源地看,江苏生源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2.3%,其余毕业生人数较多的生源省份有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和山东省。
年终就业率96.9%,本科农学最好找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9%,其中:协议就业率75.8%,灵活就业率2.4%,升学出国率18.7%。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保持稳定,升学出国率进一步提高。从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看,毕业研究生年终就业率96.7%,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6.8%,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7.0%。
什么专业最好找工作呢?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比较好的是:工学98.3%、管理学97.3%、理学96.8%;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的是:农学97.8%、理学97.5%、工学97.5%;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的是:水利大类98.9%(人数较少)、材料与能源大类98.4%、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98.4%、生化与药品大类98.3%。
33万人留江苏就业,去长三角及苏南的最多
从毕业生实际就业所在地看,截至12月31日,去除升学、出国、应征义务兵等情况,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在江苏就业的共有33.0万人,占同期已就业人数的78.0%,其中:毕业研究生2.5万人,占同期已就业毕业研究生的60.5%;本科毕业生15.3万人,占同期已就业本科毕业生的75.7%;专科毕业生15.2万人,占同期已就业专科毕业生的84.7%。
在江苏就业的毕业生中,到苏南地区就业的占65.1%,到苏中地区就业的占15.2%,到苏北地区就业的占19.7%。到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就业人数较多的有:上海2.6万人、浙江1.6万人、广东0.7万人、安徽0.6万人、北京0.5万人。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及我省苏南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依然是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
在苏就业毕业生去制造业最多,研究生去教育行业最多
从行业流向情况看,在苏就业毕业生中,就业去向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7.2万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7万人)、教育业(3.1万人),这与全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软件产业有密切关系。就业去向人数较少的行业是: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
从学历层次看毕业生的行业流向,我省吸纳毕业研究生较多的行业依次是: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吸纳本科毕业生较多的行业依次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吸纳专科毕业生较多的行业依次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
从就业单位流向情况看,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的人数最多,达36.2万人;到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5.0万人;到机关就业的0.7万人。其中,33.8万人到基层单位和岗位就业。(记者 王赟)
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组织开展的第三届“最美青海人”评选结果日前揭晓,董红梅等14名个人和许正祥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先进集体荣获“最美青海人”称号。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城市蓬勃发展,产业不断升级;乡村正踏上振兴的快车,一幅幅壮美画卷次第展开。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的一年,城乡两头的农民工就业形势有哪些新特点?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人工智能自1956年正式提出已有六十多年。随着智能算法的精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的兴起,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已经走出实验室,离开棋盘,通过智能客服、智能医生、智能家电等服务场景,在诸多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他是一位建筑学家,从1945年起,面对战后的满目疮痍,立志建筑事业,经历城市规划变迁,风雨半个多世纪。
日前,来自中国科学院数十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殊荣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