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节上,大人小孩愉快摸鱼、插秧,感受农耕乐趣。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本报讯(记者 张小英)稻田里插秧、摸鱼,体验古老农耕文明,感受惬意田园生活,在北京也有一幅这样的生态画卷。6月9日,顺义北小营镇第三届水稻插秧节,在“北方水稻第一田”前鲁村开幕。
数十位家长带着孩子,脱掉鞋子、挽起裤脚,手拿秧苗,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地插起秧、唱起歌,向传统农耕致敬,向大自然问好。“学习插秧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以后吃饭再也不会剩饭了,因为‘粒粒皆辛苦’。”一位插秧的小朋友说。
除了插秧,稻田里还有泥鳅、鲫鱼等动物与水稻共生。只见孩子们弯下腰,双手在泥田里不停摸索,摸到鱼后,就像“中奖”一样乐不可支。
前鲁村地处顺义东北部,潮白河西畔,箭杆河穿村而过,是北方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汉朝时期,北小营地区属渔阳郡狐奴县,光武帝刘秀将张堪从蜀地调至渔阳郡任军政太守。当时的渔阳郡农业十分落后,张堪结合狐奴县的地理特点,将南方水稻种植经验传授给当地百姓,种植水稻8000余顷,开创了我国北方种植水稻的先河。”北小营镇党委书记欧阳华洲介绍。
“为了传承农耕文化,2015年,我们恢复了村里212亩稻田。”前鲁村箭杆河边合作社社长刘晓辉说,“通过举办水稻插秧节,让更多人了解北方种植水稻的历史,也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感受夏耕农忙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