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节,湖南省常德市“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常德市政府设立的教育最高奖项)表彰大会上,临澧县丁玲学校校长杨隆玉走上领奖台,这一弥足珍贵的荣誉,是给予年过半百的他30余年兢兢业业做教育的回报。在担任校长的20年时间里,杨隆玉4次受命“薄改”,一路执着,坚持领跑。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行政骨干,最核心要求就是要自身过硬,只有自身过硬,才能不令则行。”杨隆玉用这句话要求自己和学校骨干。上班期间,在他的办公室很少能找得到他。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和管理,操场、教室、办公室及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了他纵横奔走的生活领域。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他都在校门口,早接晚送全校师生,来得最早的是他,睡得最迟的是他;晨跑时,他在操场上,与学生一同跑步健身;上课期间,他要么穿行于各办公室,要么驻足在某个教室外,隔窗听课;餐厅里,他每天与师生同桌就餐,倾心交谈;宿舍内,他逐个嘘寒问暖。
全校50个班级每一天发生的大事小情,他都做到心中有数。一天下来,他的手机计步器往往显示:“当日运动达标,已走2万步。”因为杨校长的率先垂范,中层骨干无一懈怠:“在杨校长手下工作,确实有点辛苦,但这种苦,我们愿意吃!”
“争做研究型校长,并不是一味去追求高深的教育理论、学术,而是要研究管理的态度、能力和管理实践。”说起校长的工作经验,杨隆玉这样说。
“业务精湛了,管理才不会跑偏。”担任校长之前,杨隆玉是物理骨干教师。他曾辅导多名学生,获得全国物理竞赛国家级奖项;他也曾担任《常德中考精典》的撰写编委;在校长的岗位上,他始终亲临教育一线,紧紧把握教学脉搏,平均一个学期听课次数多达30余节;每次月考后,他都带头组织学科教师分析问题,思考对策。
“不要惧怕问题,问题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源头活水。”杨隆玉经常提醒行政骨干要扎根课堂找问题、司空见惯处揪问题、持久深入地思考同一问题。
从心入手唤醒教师
因为“教而优”,1998年,他从教导主任走上校长岗位。他任校长的第一站,是在合口镇中学的原地升迁。5年打磨,合口镇中学成为全县义务教育窗口学校,连续5年蝉联“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从那时起,杨隆玉的名字逐渐成为临澧教育的“热词”。
2003年,全县校长轮岗,陈二中学一直没人愿意去。那时的陈二中学,是公认的办学条件及教育质量“双差”单位,教育局将“扶贫”的担子压在了杨隆玉身上。
履职前一天,他给局长立下“军令状”:“一年后,学校若无起色,我请辞!”用一年的时间来扭转“双差”局面,似乎有点天方夜谭。
自断退路的他,以校为家,从“心”入手,唤醒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个学期后,杨家炳老师道出心声:“杨校长在真正为教师着想,为学校发展着想,有这样的校长,我们不怕条件差,做事得劲。”一年后,陈二中学首次捧回全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牌子,中考质量从全县倒数飙升到第三。
2004年,杨隆玉调任遭遇发展“低迷”的新安镇中学。他实施“走动式管理”模式:随时了解师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3年后,新安镇中学再次名声鹊起,作为全县“一类”学校,代表省市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获得前来验收的国家督学高度评价:“新安镇中学的硬件设施不是一流的,但管理绝对是一流的。”2008年,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捧回了教育部颁发的“信息化试点学校”牌子。
不畏挑战立起丁玲精神
2014年,在丁玲学校民转公的关键时期,他再次受命,领衔“公办丁玲”,校址由城中心搬迁到城乡接合部,生源质量再无优势可言,“公办丁玲”的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环境变了,精神不能丢!”杨隆玉再次亮出“向我看齐”的魄力。全体教师会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代文学巨匠丁玲的巾帼精神,应该成为新校的校园精神!”在他的引领下,“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丁玲精神立起来了。
有了“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丁玲精神支撑,近4年来,学校各项“第一”、各类殊荣纷至沓来:中考质量年年稳居全县第一,省部级“一师一优课”数量全县第一、全县文艺展演一等奖、“朝阳杯”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学校被授予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省级师训基地校、市优秀书画培训单位、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
“质量有了,荣誉来了,下一步该将学校发展的目光聚焦到特色创建上来。”杨隆玉提出“习八礼练四技”特色,构建出“习八礼”课程、校园足球课程、阅读课程、葫芦丝课程、“411”写字课程等五类特色教育课程。2015年5月,他率全县之先开展特色学校创建,经验“让活动成为核心素养的训练场”由《湖南教育》杂志全省推介。
在追求优质学校教育这条长长的跑道上,他从未停歇。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丁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