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 打造高质量劳动大军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6日召开《湖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
“广西工匠”推荐宣传活动启动
记者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获悉,“中国梦·劳动美”——2019年“广西工匠”推荐宣传学习活动已全面启动。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 王志艳) 8月3日晚,著名新闻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副院长秦珪教授溘然长逝,享年91岁。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与新闻评论教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重要开创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发布的讣告里这样写道:“从无到有建立了新闻评论教研体系,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引领学科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他热心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秦珪生于1928年,山西人。1947年9月至1952年6月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学习,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北大正式开始了他的新闻教育生涯。此后,随着1958年8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成建制地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他也随之来到了人大新闻系(后为新闻学院)任教。
青年时代的秦珪
1955年参加国庆游行归來,秦珪(右一)和同事郑兴东在北大未名湖畔留影
秦珪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新闻教育事业。在长达42年的执教生涯里,秦珪讲过包括“报纸评论写作”“新闻评论专题研究”“评论写作”“新闻学导论”等课程,并出版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报刊评论选》《新闻评论学》《报刊评论选》《报纸编辑与评论》等多部著作和教材。他与胡文龙合著的《新闻评论学》,是新中国新闻评论教育最早、最重要的教材之一。2015年,已经87岁高龄的他还出版了《新闻评论与新闻教育》一书。
《新闻评论学》 秦珪 胡文龙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
“秦老师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我。” 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高考语文成绩好,1977年高考结束三个月后,秦珪打电话通知她来面试,将当时还是一名汽修工的涂光晋补招录取进北大中文系。“在那个时代特殊的氛围里,秦老师千方百计为国家选拔人才,这是他的担当。”谈及此,涂光晋仍不禁动容。
同样被改变命运的,还有《中国体育报》副总编辑、《中国足球报》总编辑杨迎明。1977年恢复高考后,杨迎明入学时已是28岁的“高龄”学生。在他看来,秦珪不仅是老师,更似“兄长”。“ 秦先生选择了我们!把机会给应该得到机会的人,很多时候需要义无反顾。大学四年,秦先生给予我们这些人更多的宽容、体谅。毕业后,秦先生对我们这些人的关注、惦记存在至今。”
秦珪在家中读书。
勤耕教坛40余载,桃李满天下。在涂光晋眼中,秦珪是深具传统知识分子修养与造诣的人文学者,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多年,他在推动中国新闻学科建设、学科布局构造、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功不可没。“我所在的77级两个班一共70多名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了新闻工作,其中的很多人已成为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涂光晋说。(文中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提供)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6日召开《湖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记者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获悉,“中国梦·劳动美”——2019年“广西工匠”推荐宣传学习活动已全面启动。
这几年,每到暑假就有大批学生在各地博物馆集结,成群结队占据展厅——他们就是博物馆里的研学大军。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将全部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
秦珪生于1928年,山西人。1947年9月至1952年6月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学习,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北大正式开始了他的新闻教育生涯。
今年62岁的辛全生,一个爱穿中式褂子的大爷,自称一辈子没上过班,说话爽朗,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