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校风采

“黄金时代”的技能“青春对决”

来自第15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的观察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邓崎凡
2019-11-22 07:51:48

  坐在休息室里,杨佳看起来情绪有些低落。当其他选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个不停时,他独自坐在最后一排,思绪还在刚才的比赛中。

  由共青团中央和人社部联合主办的第15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于11月15日到11月18日举行,来自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共263名技能选手齐聚杭州,展开“青春对决”。杨佳参加的是电工工种比赛,他是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3年级学生,也是宁夏代表队参加这次大赛电工比赛的唯一选手。“身边的同学们都很熟练,节奏比平时快很多,没有发挥出来,真是人外有人。”杨佳略有遗憾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讲道。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技能人才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作为国家一类大赛,“振兴杯”15年来首次设立学生组比赛,记者从这场“青春对决”中捕捉到几幕时代投影。

  追星

  “快、快!同学们,我们来和世界冠军合个影。”11月15日,大赛开幕式结束后,选手们走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一位带队老师一边抓住胡耿军,一边招呼同学们过来合影。

  身着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选手服装,胡耿军、郑玉辉和梁攀三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很显眼,是人群中“最耀眼的星”。这让胡耿军“有了一点明星的感觉”。

  事实上,他们确实享有明星般的待遇。本次比赛邀请3人进行校园宣讲活动。

  “你们是我的榜样,以后我也要像你们这样。”11月15日下午宣讲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走到胡耿军面前这么说。而会里会外,总有比赛选手走过来要求合影。一位来自湖南常德技术学院的参赛选手说,“他们的事迹我们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他们是世界冠军,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眼中的明星。”

  目前,我国约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待遇鼓励。以梁攀为例,获得世界冠军后,重庆市就给予50万元的奖励。

  “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够激励同学们。”胡耿军说。

  对标

  车工组的比赛结束后,裁判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每位选手的作品,逐项对照评分标准打分。三坐标测量仪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

  “每位选手要在5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做出相互配合的3个件,肉眼很难看出完成情况,要借助仪器测量。”裁判长张世龙说。

  对标世界技能大赛,引进先进理念是本次比赛的特点。比赛总裁判长、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张玉洲说:“虽然比赛只有4项基本的工种,考验选手的基本功,但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等都参照了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

  集训期间,杨佳对标竞赛标准,让各个步骤的操作烂熟于胸,“很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工具的摆放,都因为这次比赛的规范和要求养成了新的习惯。”他说。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是目前我国开展各类技能大赛的理念。作为“技能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的规范和理念也在不断促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

  抢人

  11月15日举行的开幕式上,精彩的节目间隙,播放了杭州市针对参赛选手的“抢人”政策。

  首先是助学金的奖励,奖励金额为10000元、8000、5000元不等。

  如果获奖选手想到杭州就业落户,获各职业(工种)前5名的选手,三年内来杭州工作的,可认定为杭州市D类人才,享受购房补贴、车牌竞拍补贴等系列配套政策;获各职业(工种)6-20名的选手,三年内来杭州工作的,可认定为杭州市E类人才,享受租房补贴等系列配套政策。

  而在开幕式会场外,一场51家企业参与的青年技能人才招聘会,更吸引大家纷纷前往,每家招聘企业台前,都坐着身着比赛服的选手。这场面向263名参赛学生的现场招聘,最终达成了200多份就业意向书。

  全国范围内,技能人才也成为大家纷纷争抢的对象,《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2%。

  杨佳是达成就业意向中的一员,虽然比赛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但对于未来,这位22岁的小伙子充满了信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以“精致教育”办人人满意的优质校

  • 跳绳吧,大叔

  • 井冈山精神的守望者(最美奋斗者)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各类服务人员最为短缺

    今天,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

  • 工会协作垫高职工成才阶梯

    “长三角10万燃气行业职工有了技术等级标准”“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平台,启动‘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校企合作培育万名一线高技能人才计划暨职工劳动技能竞赛’”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深夜里,4002教室的“灯”依然亮着

    当时针划过午夜12点,校园归寂于又一个凌晨。一位耄耋老者,一群青年学子,走出教学楼,在相伴而行的路上,仍然不停地讨论着实验中的难题,这既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 萧晴:寄身学海为知音

    今年100岁的她,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知音,也是程砚秋唱腔记录、整理、研究的“第一人”。她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记录、整理、研究程砚秋的唱腔艺术上,是运用中西音乐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戏曲音乐的先行者。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