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本市启动适应性培训补贴
企业新招用员工,可以申请适应性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500元。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昨天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开展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工作的通知》,并计划于12月2日启动企业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补贴申报工作。
-
北京启动岗位适应性培训 企业可申报补贴
昨日,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开展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工作的通知》,并计划于12月2日启动企业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补贴申报工作。
从2009年开始,共培养2000余名动车乘务人员,其中200余名成长为动车列车长,被誉为“动姐的摇篮”。
“护理专业”培养的大批学生进入三甲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是湖北省一所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坐落于武汉东湖之滨,环境优美,学风严谨。学院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办学宗旨,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目前共设有34个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业组建5个专业群。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为湖北省特色专业,从2009年开始,共培养了2000余名动车乘务人员,其中200余名成长为动车列车长,被誉为“动姐的摇篮”;护理专业培养的大批学生进入三甲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紧扣时代主题,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学院党委书记王军在开学第一课上讲道,要牢牢树立实践育人理念,通过知识传授、境界提升和情怀培育,使学生成长为技艺精湛、境界高尚、情怀深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信息技术学部2019级学生管鹏飞回忆道。
学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调研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针对性开展“三个一”工程(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体系)建设。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以课程思政为主线,将爱国主义、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围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过硬本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专业礼仪课让我印象深刻。老师讲授商务礼仪,从‘礼仪’的起源发展讲到礼仪的应用。”2014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陈菊说:“在礼仪课上,我切实感受到中国‘礼’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堂上老师们不仅传授礼仪知识,更传播礼仪文化,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现任空中健身湖北有限公司运营部大区总监的陈菊,也会用老师传授的方式培养在职员工。
为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院要求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育人功能,首先要在专业通识课程中开展建设示范。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创新教学内容、编撰教学讲义等措施,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例如“乘务专业群”在客运服务礼仪与形体、民俗与客源地风情、中国旅游文化、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高速铁路列车员技能训练等专业(实训)课程中,创建出有“乘务专业群”特色的礼仪课程。
做好顶层设计,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硬实力
学院院长陈建勋特别强调:“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
学院以“职教20条”改革要求为目标,通过广泛调研与讨论,提出了学院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意见,要求以国家教育部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导,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落实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为人才培养做好顶层设计。从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发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满足企业及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要,努力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两个对接: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课程群与岗位群对接。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科学定义学习领域,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与“1+N”课程体系衔接,将全国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的项目通过课程包的形式纳入实训环节。通过个性化选修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工作转换能力。新的培养方案既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律,又反映行业、企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就业,更为学生工作转换奠定基础。
“双师型”师资建设
学院根据专业建设要求,有重点地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在师资引进、培养和激励方面向特色专业倾斜。高铁动车乘务、护理等专业与武汉铁路部门、协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专业建设实行“双带头人”制,通过教师挂职锻炼、骨干教师研修、聘请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等方式提高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与水平。近3年来,校企共同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护理专业副教授肖琛嫦与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共同申报的课题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副教授李道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合作共建湖北省职业教育“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副教授蔡霞与武汉铁路部门共建“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技能名师工作室。这些校企共建的技能名师工作室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进行“三学期制”改革试点,创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分别在大学一、二年级7—9月增加一个短学期,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认知、生产实习。三学期制改革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工作场景认知、岗位要求认知和职业发展认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专业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学;通过开设企业订单班,根据专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将校本课程与企业课程相融合,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教材到实习实训项目进行解构和重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学院护理专业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高铁动车乘务专业与武汉铁路部门共同建设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模式的创新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毕业学生已在武汉、南昌、上海铁路部门,协和、同济、人民医院,首都、海南航空公司,万豪、洲际国际酒店集团,中国石油武汉分公司等180余家知名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学院成为这些企业优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大力推进国际交流
学院着力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和路径,不断扩大学院影响力。学院已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法国亚眠大学、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日本神户国际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等10多所国外高校达成合作交流协议,累计选派500余名毕业生到这些高校留学深造。学院护理专业与德国海斯特曼护理学院合作进行订单班人才培养,毕业的学生将在德国医疗机构就业。学院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路径畅通,为学院实现“国际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近年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实行多项措施,着力将学院建设成湖北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基地和技术技能培训基地。今年10月,学院印发了《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2019—2029年)》。院长陈建勋说:“通过‘攀登计划’使学院进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行列,通过‘提升计划’使学院进入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行列,通过‘发展计划’将学院建设成全国高水平职业院校。”
学院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结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布局与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居安思危,直面挑战,通过10年建设,使办学特色更加彰显,人才培养质量更加提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企业新招用员工,可以申请适应性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500元。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昨天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开展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工作的通知》,并计划于12月2日启动企业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补贴申报工作。
昨日,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开展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工作的通知》,并计划于12月2日启动企业新招用人员岗位适应性培训补贴申报工作。
22日,司法部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旨在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教师惩戒权定规立矩。
农村娃还在玩水、爬树、卷着裤腿捏泥巴?不!他们正沉迷于刷快手、抖音找乐子,“打农药”“吃鸡”寻刺激,看直播、刷礼物图新鲜……最新调查显示,农村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已明显高于城市孩子。
近日,已故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作为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吴文俊在拓扑学等领域的卓著成果迄今为人所称道,他提出的“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早上5点半,夜色依旧朦胧,繁华的都市还未苏醒,安徽农业大学年过九旬的老教授胡承霖已经从家出发,赶最早一班合肥前往涡阳县的大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