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消费陷阱重新回到人们视线,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据了解,汽车消费中的维权行为较多的集中在售前以及售后环节。
汽车销售方面
1、引诱分期付款:引导消费者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收取所谓的“服务费”。
不少汽车4S店销售会引导消费者分期付款,而后在想方设法收取其他收费。销售一般会告诉消费者,选择分期付款有优惠,更划算。如消费者仍不愿选择分期,就要选择购买如贴膜、脚垫等装饰。并且一旦消费者选择其他途径贷款,不但不享受优惠,商家还故意拖延或拒绝提供贷款所需的车辆相关材料。
2、购买其他服务:强制消费者购买金融贷款、委托保险、汽车上牌等其他服务,如不购买则不予退还前期支付费用。
不少商家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还以押金作为筹码,要求消费者按揭还贷期间,必须在店内续保,否则押金不退。
3、混淆概念: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金融专业术语的不了解,偷换利息和手续费的概念,混淆利率计算方法。
在一些看似优惠的宣传术语中,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陷阱。而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是第三方金融公司推出来的产品,往往手续费高、利息高,有的非法集资平台、传销团伙甚至借此敛财。
售后服务方面
1、过度维修、保养:当车辆出现问题时,维修中可能出现能小修的大修,能修好的偏偏换零件。
维修市场结构复杂、维修人员专业性低、监管认证体系不健全都是导致维修成本高的原因,有些问题并不是大问题,但是4S会用忽悠的手段,促使车主们过度维修或保养,以此谋取利益。
2、维修以次充好:将质量低劣的配件作为进口配件售卖。
部分4S店使用质量差,但外观形象好的配件作为进口高档配件售卖给消费者,导致维修保养的费用增加而维修质量低下。维修完的车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消费者需要反复维修,进而牟取暴利。
3、违约责任不对等:仅强调消费者违约需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明确销售商的违约责任。
在实际消费中,无论消费者因什么原因,即使是不可抗力等因素未能按合同约定缴纳车款,都视为消费者单方面解除合同。有些销售还会在口头上对汽车质量及售后做出保证,一旦出现问题,销售却无法兑现承诺,因为并未落实到合同中,消费者往往只能吃哑巴亏,维权难如登天。
买车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被“坑”,建议消费者首先在购买车辆前,做好充足的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买过车的朋友,了解车型成熟度,了解4S店售后及服务口碑等。最大程度的做到“知己知彼”。其次,避免选择有过维权问题的汽车经销商,尽量选择口碑好,维权渠道透明的经销商,同时,要理智购车,不被“优惠”“底价”等宣传手段所迷惑。最后,在签合同时要及时对不清楚的条款提出质疑,充分了解合同中的收费及服务内容。如遇到捆绑消费等情况,要勇于说不。
如果在购车过程中遇到纠纷,消费者应保留好一切证据,包括合同、购车凭证、交易对话等。及时向消费者组织或行政机关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室内安静下来 突然的安静,空气凝固宿命
樱桃树下今年是四月,樱桃开始泛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