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姜智文 佟明彪) 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涂装面漆工人黄波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随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产业工人将面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一旦不能胜任工作,工人可能会面临淘汰,因此建议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涂装面漆工人黄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摄
黄波认为,随着工业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设备大量运用于生产制造企业。未来的工厂里,“人+机器人”组合将是最为普遍的劳动呈现方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对企业的转型升级,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都密切相关。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做支撑和保障。
然而,产业工人面临着许多的难点问题。黄波坦言,一是产业工人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符合产业工人需求的职业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二是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单一且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三是,产业工人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产业工人面临的困境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黄波兴奋地表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场响起50多次掌声,说明政府工作报告很真实,也非常的顺应民心。其中,国家要从失业保险里拿出1000亿,做大概1500万人次的培训,可以看出今年已经把工人培训量化。
在黄波看来,产业工人的技能得到提升,产品的质量必然会有所改进,这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吻合。此外,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产业工人也能增加自身收入,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
因此,黄波建议,加大工人技能培训,突出顶层设计,构建符合产业工人深度职业培训的制度政策;充分收集各产业工人对职业工种更新的诉求,完善国家职业鉴定工种,同时及时建立新工种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下产业工种的磅礴发展,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大力宣传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提高产业工人的福利待遇。
此外,黄波还呼吁在产业工人培训时应注重培训需求。培训前对相关企业和民众进行调研,然后利用大数据平台汇总,哪一种岗位和技术是现在所需要的,哪些工人和农民工需要马上进行培训,因为他们有可能面临着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特别困难的情况。
本次会议,黄波代表提交了关于“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建议,把新时代工人的精神带到了“两会”上。“希望通过建议,助力一线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升,进一步助力企业及产业的持续发展。”黄波说到。
(责任编辑: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