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长安汽车三级管理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刘献
情怀:参与、见证三次创业历程
1981年参加工作的刘献,是典型的“长安子弟”。从父母肩上接过担子,刘献一头扎进车间,从一线工人做起,干过元车、磨车。八十年代初,中学时代就喜欢写点东西的刘献,在职报考了重庆市职工大学中文专业。4年后,被长安宣传部聘为记者。
“1990年11月15日,是我正式开始干记者的日子,一辈子都记得!”说这句话的时候,刘献提高了声调,满脸都是自豪。
这一干,就是29年!手中的家伙,从黑白胶卷机变成彩色胶卷机又变成数码机,而镜头前的长安,从第一次创业进军小型汽车领域,到第二次创业开启长安自主轿车时代,再到第三次创业转型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由一个军工厂发展成为中国汽车集团前四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长安1990年以来的29年历史,就在他面前汩汩流淌。你看到的关于长安的某张图片或一段文字,极有可能是出自他之手。
令我深深震撼的是,刘献从事新闻工作29年来,有26年,没和家人度过一个完整的除夕了。万家团圆的日子,他与相机为伴,一次次按下快门,定格的难忘瞬间,温暖感动了无数人。
我一直在反复追问:长安精神到底是什么?
此刻,刘献给了我最直白却最生动的答案——“当时,我在车间里干活时,下班关灯了,全部清场。但大家把窗户的插销拨开,等领导走了,又悄悄翻进去干活儿,不求加班津贴,仅仅就是为了对得起‘长安员工’这四个字。”
深刻:不要找借口,再难的工作,先扛下来,找方法、想办法,坚决拿下
在问到采访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时,刘献脱口而出:“2000年7月10日国务委员吴仪来长安考察那一次”。
“当时,领导给我安排这个重大采访任务时,撂下一句话‘相信你能搞定!’凭着这份信任,我一连几天晚上都没睡好觉,吃饭走路都在琢磨这个事儿:吴仪到厂里来会走哪条路线?在哪个工位可能驻足察看?抓拍的时候,哪些领导必须进入镜头画面?从哪个角度去抢,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在吴仪来长安的前一天,我几乎把所有认为可能出现的问题、突发情况都想全想透了,列出一张表,并逐一制定应对举措。最终,这次采访任务圆满完成。”
回顾这次任务,刘献无不自豪地总结道:“再小的采访,再大的采访,都必须做最全面最周密的准备,举轻若重,反复总结,不断优化,形成自己的采访工作体系,关键时刻,才能做到举重若轻、一招致胜”。
2011年6 月24 日,在长安汽车纪念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上,刘献(前排右一)荣膺“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
幸福:公司发展有高峰有低谷,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和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看着公司一天天做强变好
“同一份工作,足足干了29年,何以还能做到斗志昂扬、激情满满?”面对这个问题,刘献仿佛是有备而来。
“公司安排你在这个岗位上干,这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项任务了,而是有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在里面。可以说,我基本上参与、见证、记录了公司第一次创业以来所有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
第一批长安小型汽车剪彩出厂、长安投放市场100万辆庆典、首辆自主品牌轿车奔奔下线、第600万辆汽车交付、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建厂150周年庆典、第1000万辆汽车交付、睿骋无人驾驶汽车发车、长安汽车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
2016年3月20日,刘献在2016长安汽车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现场执行采访拍摄任务
“说实话,并不是每个员工都有我这样的机会和荣誉。见了如此多大事儿、大场面,我始终有一句话:忠诚于企业、忠诚于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
“公司发展有高峰,也有低谷,这很正常。156年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有啥过不去的坎儿呢?就算公司暂时处于低谷,我们也要保持对公司的信心,不离不弃,与公司并肩奋斗、携手打拼,直到公司变得更强更好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可以说是无以言表,眼泪水会在眼睛里打转转,有心酸,更多的是幸福。”
这一刻,我在刘献眼角看到了泪花。
担当:写稿到凌晨5点,发信息给同事“实在来不起了”
2014年4月20日上午,北京车展长安汽车展台。刚刚完成长安汽车新闻发布会的采访任务,刘献就接到了“马上返渝”的紧急安排。
待飞机落地重庆,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刘献没有回家,打车直奔办公室,此时此刻,让他心急火燎的是5篇关于北京车展的新闻稿及现场图片,按照传播规定,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并发布。没时间休息,马上投入战斗!
汇总消化相关材料、整理录音、撰写稿件、确认核心信息、校对细节、成稿!图片从相机中导出、分类、初选、精选、剪裁、调色、命名、入库!不知不觉,时针已滑向4月21日凌晨5点钟,交付任务!
实在太困了!他索性瘫倒在座位上喘口气,给同事发了条信息:“北京车展传播图文素材已采写完成,请调用。实在来不起了,回家休息半天,下午正常上班”。刘献的记忆中,那一次,他几乎是挣扎着回的家。4月21日下午一上班,刘献又斗志昂扬的出现在了办公室。
刘献获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2012年度优秀通讯员”
根据不完全统计,刘献平均每年执行新闻采访任务150余次,发表各类传播稿120余篇次,拍摄各类新闻图片130余组。
微微泛黄的历年《长安汽车报》合订本,按年月日分类存储命名规范的图片库,记录了刘献孜孜不倦、永不懈怠的奋斗足迹。
矛盾:这工作最有时间概念,又最没有时间概念
或许在所有人眼中,记者的时间概念是最强的。然而,刘献长达29年的职业生涯却告诉我们,这份工作恰恰又是最没有时间概念。
“最有时间概念”:接到采访任务后,刘献必须第一时间熟悉任务、做好充足准备,完成采访任务后,必须第一时间完成图片筛选、传播稿件撰写,以最快速度送审、发布,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无异于一场百米冲刺。
“最没有时间概念”:新闻工作有着很强的突发性、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间,一个电话,就是命令,一条信息,即刻出发。
多年的新闻采访工作,在刘献身上留下了两个职业烙印:手机不关机,相机随身带。
遗憾:86岁老父亲去世前一刻,儿子仍在执行采访任务
2011年3月,刘献86岁的老父亲病危住院。那段时间,繁杂的采访任务,让刘献分身乏术。
在“小家”与“大家”中他含泪选择了后者。
“幸好,当时我姐姐退休了,是她一直在照顾父亲。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去世的当天是3月18日。我正在公司总部采访,姐姐上午9点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父亲的情况可能有点恼火,估计要走了。我当时只说了一句话:采访完成后,马上赶到医院来,等我!”
“采访一结束,我赶紧往医院跑,还没到医院门口,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父亲走了。我当时脑袋一片空白,心里堵得慌,特别心酸,父亲养育了我几十年,我却没能见他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哎……”
一声长长的叹息,是一个56岁的儿子的深深自责和无法释怀的愧疚。
采访刘献的整个过程中,这是他第二次流泪。
狼性:董事长点赞“在长安干了38年,不简单,很不错!”
2019年2月4日,农历狗年大年三十上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带队到公司总部大楼安全监控指挥中心、客户呼叫中心、两江基地、长安福特检查安全工作。负责此次采访任务的正是刘献。
安全检查结束后,在返回总部大楼的电梯里,刘献与张宝林同乘一趟电梯。
看着刘献手上的相机,张宝林问:“小刘,你在长安工作多少年了?”
刘献自豪地回答:“整整38年!”
张宝林称赞道:“都38年啦?!不简单,很不错!”
画面瞬间定格:大年三十的电梯里,长安汽车董事长为一个记者点赞。值了!
以笔为马,不负长安。把一辈子“献”给长安,用一辈子去热爱并干好一件事,用一辈子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