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孩子们需要怎样的方向指引?
文/龚先生
各地中小学迎来新学年。一档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如期与电视观众见面。在广东、北京等地多所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设定为国家版图意识、出行安全、传统文化、垃圾分类等等,引来舆论一片点赞。
每到9月新学年,“开学第一课”总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而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开学第一课”?孩子们在“开学第一课”上又需要怎样的方向指引?
教育需要仪式感
“开学第一课”是学校送给孩子们的一份颇具仪式感、会对学生影响至深的“礼物”。
尤其对于第一次走进校园的小朋友们而言,“开学第一课”的象征意义往往比实际内容更重要。它不仅是引导孩子融入校园、开启十数年校园生活的重要开端,更能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比如,北京有的学校将“开学第一课”设置为垃圾分类,这是将现代环保理念深植孩子内心的尝试,让懵懂的孩童从小确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文明意识。
“地图大有趣”“地图无小事”——北京一些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是普及国家版图知识。地图专家从地图的历史沿革及识别“问题地图”,阐释了规范使用地图、维护国家版图尊严的重要性,以“地图来找茬”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们迅速掌握版图知识,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叫好。而这应该是最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堂好的“开学第一课”就是一次精神洗礼,它会让受教育者感知精神的力量、价值的引领。孩子如同一张“白纸”。“开学第一课”就好比为这一张张白纸铺就未来的人生底色,或者说,是在白纸上落下的第一道色彩。
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奠定什么样的人生发展基调。
形成新的“起跑线”意识
去年在国内热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戳中了不少中国父母柔软的内心。电影大致讲述了印度一对中产夫妻为了让女儿进入贵族学校,一会儿假扮富豪被上流社会嘲笑,一会儿又为了获得学校给穷人的“配额”而假扮穷人的波折历程。
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都有着类似的“起跑线”观念,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教学资源、孩子成绩上。比如,近日浙江杭州一中学的新生训练现场,多名初一新生不会叠衣服、系鞋带。老师称,能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学生仅有一半。很多家长认为这都是“小事”,“要以学习为主”。而“开学第一课”的设立,无形中也会对家长有一定影响。比如,在广东,生命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性侵教育、防诈骗教育成为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广州昌岗中路小学让小朋友坐到汽车驾驶位上亲自体验汽车盲点,以提高出行安全意识。
类似的“开学第一课”应该也会让更多家长意识到,有很多东西比孩子学习的分数更重要,从而引导更多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情商教育、财商教育、爱的教育等,使家长的教育观更加趋于理性和健全。
观察教育的一个窗口
我们观察教育的发展可以有很多侧面和窗口,大到素质教育落地情况、家校关系情况,小到家长被孩子作业“绑架”,等等。而关注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显然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到2049年,新中国将迎来100年华诞,你们刚好40余岁,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国家栋梁的你们,将拿什么来为祖国献礼?”“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在重庆,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给学生们上的“开学第一课”的关键词是“报效”。相信学生们会在校长的讲解中,认真思考“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教育内容多元新颖,也与现实紧密结合,这样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成风化人的时代气息,以及其价值内涵的不断拓展。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蒙童养正,润物无声。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开学第一课”给我们留下诸多思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期待这样的“开学第一课”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