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彰显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此前的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现实,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治本之策,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发展导向。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领域。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从黄河流域的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扭住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切实做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四大关键问题。一是发展观念问题。黄河流域9省区除山东外,都属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山东经济发展也存在下滑问题。黄河流域各省区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都存在着强烈的追赶意识,加快发展的愿望很迫切,加之该地区的资源基础和发展的路径依赖,导致不少干部和群众依然受到传统粗放式发展理念的束缚,对新发展理念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生态优先的理念还没有普遍确立起来,先发展、后保护的意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水资源的问题。黄河流域是全流域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83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8.5%。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与生态保护“争水”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可以说,黄河流域兴于水、“病”也在于水。三是产业结构问题。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例为36.03%,在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工业结构来看,黄河流域传统产业比重偏大,能源基地、重化工业集中,煤碳采选、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多,其中煤化工企业占全国80%以上。这种产业结构不仅加剧了水资源利用的问题,而且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的高风险。四是生态脆弱、生态破坏和贫困人口问题相交织。一方面,黄河流域四分之三区域处于生态中度以上脆弱地区,高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林草总量不足、草场退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整个流域都处于生态敏感脆弱地区。另一方面传统的产业结构以及加快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迫切需要,又对生态造成了新的破坏,使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冲动不时抬头。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打破传统发展理念,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的思维,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将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之中,以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可承载量为前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采用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生态环境具有系统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也要重视系统集成,统筹协调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协同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构建流域内各省区以及流域外其他区域之间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人人共建、共有、共享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成果和高质量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做足水资源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水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约束条件。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支撑了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沿河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水资源总量5900.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呈减少趋势,2001—2017年平均天然径流量比1956—2000年平均水平衰减14%。从用水情况看,黄河流域用水总量大且用水方式粗放,其中,上游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把水资源保护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完善水资源的配置机制,健全行政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机制,加快推进跨省区干支流水量分配,优先生活用水、控制生产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确保干流和直流不断流;要开展水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制度,强化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全流域用水管理,严格限制新增取水和超过用水定额的项目,以水资源刚性约束反向促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的转变;要加强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和生态修复,确保黄河来水安全;要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推进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要实行严格的污水排放监管,建立健全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全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达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如前所述,黄河流域产业结构总体偏“重”,这一状况不仅造成该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且也提高了该地区生态环境风险度。应当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绿色化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多样化较为突出的地区,各地区资源禀赋各异,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大力开发生态环境的服务功能;针对黄河流域地区产业结构特点,积极谋划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制定产业规划要依水而定、量水而行,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和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上中下游不平衡,而且还表现在省区之间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多个方面。黄河流域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比较集中的区域,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因此,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统筹协调区域内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比黄河下游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努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加快发展步伐。要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大力统筹城乡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黄河流域也是我国城乡差距较大的地区,不少乡村已出现“空心化”现象,耕地撂荒、乡村凋敝。因此,必须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王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