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制定教育“十四五”规划和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科学版自今日起开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篇”栏目,约请专家学者撰写对全会关于教育精神的学习体会,以凝聚共识,促进教育领域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肯定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期间和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为我国制定教育领域中长期规划提供了基本遵循。
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是“十三五”重要发展成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全面提高,“上学难”问题根本缓解。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专任教师1732万人。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园率达到83.4%;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巩固率为94.8%;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毛入学率达到89.5%;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学总规模达4002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1.6%。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行列。
尤应指出,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之一。1998年我国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仅用了4年时间。2002年—2019年期间,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仅用了17年时间。2015—2019年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了11.6个百分点。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一个相对平稳的上升趋势,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近20年保持了快速增长,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增速水平要高出很多,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教育的优先发展提供了保障,教育发展成就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远景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对我国“十四五”期间和长远发展形势的新论断。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竞争与融合并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建成教育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等。无论是远景目标还是“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要求我们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促进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等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诉求。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各级各类教育的区域、城乡、校际差异,保障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机会、程序公平。让人民群众都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建成教育强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而努力奋斗。
服务发展新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和国家针对国内外局势转变做出的重要判断,也是打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服务发展新格局,既需要发挥教育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这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当前尤其需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基础学科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技术、组织、模式的创新提供根本性方向指引和基础支撑。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就要求我国后疫情时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重视大学治理制度和教育教学的在地国际化,立足本土本校,提升全体学生国际化和跨文化素养,推进教育国际化新格局。
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强调“十三五”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会议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部署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
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诉求,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任务。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