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传承理念,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富有思想深度、历史厚度和理论高度,阐明了新时代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转化的基本方针,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要义精髓,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守住中华民族的命脉,首先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绵延至今,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追求、理念等历经数千年的淬炼洗礼和传承,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底色、最厚重的基因图谱、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独特的民族气节,对激励中华儿女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次是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其内涵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不断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使其注入时代内涵与精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不断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成为不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统一起来,既唤醒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赋予其时代灵魂,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辉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这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能量源。从生态治理来看,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和谐”精神,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文化根基。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也是“天人和谐”思想在生态治理和发展方式上的文化表达。从社会治理来看,中华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和“国”是命运攸关的共同体,治好小家才能治好国之大家,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家国情怀以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支配人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发挥着精神给养的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和未来走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政治治理来看,中华文化蕴含着“人才”与“天下治”的辩证关系,强调人才对于安邦定国的关键作用。我们要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以文化的力量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次丰富,意涵宽广,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散发着新的时代魅力,并逐渐被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从地域分布上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东北文化、岭南文化等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从创造主体上讲,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创造并延续的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兼容并蓄,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既指向历史也指向现实。指向历史的文化自信,即珍视我们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发掘其中穿越时空的当代价值;指向现实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文化的继承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中国问题,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形成能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思想”“中国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步伐历久弥新再现辉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关系研究” [2019wt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