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0-12-17 09:26:52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新发展阶段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了遵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发展阶段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发展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我国发展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从发展条件看,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国内外经济循环不畅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们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

  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机遇意识,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机遇、快速反应、精准布局,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作为,顺应大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增强风险意识,就是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发展格局,深挖内需潜力,防止经济脱实向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范各类风险挑战联动和叠加。

  一方面,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发展,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优势、凝聚合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坚持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一系列优势和条件,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等,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要坚持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同时,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坚持开放发展,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为重点,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坚持共享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另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治本之策,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阶段变化、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着眼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特别是要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要以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助力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堵点,以宏大顺畅的国内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总的来看,要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要实现的高质量发展,不是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实现增长的发展,而是要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对标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创新成为推动质量提升的强大动能;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抓住要素配置、企业运行和生产组织等关键环节提升生产效率,面向市场准入、供需匹配、简政放权等关键领域提升市场效率,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持续改善、转变发展方式等关键问题提升政策效率,着力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有效融合;要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原有的低成本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发展优势正在形成,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持续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劳动者素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执笔:任志锋)

编辑: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用职业技能为康养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互联网+”应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使劳动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互联网+劳动教育”的模式能够培养受教育者互联网思维,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贡献。

  •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劳动实现美好梦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