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企业

科技创新

大国粮仓的科技含量

2020-10-19 09:03:00  来源:经济日报

  在北京顺义,一个安静神秘的大粮库10月18日敞开了大门,迎来一批批参观者,揭开了中储粮第3个开放日序幕。这个粮库就是中央储备粮北京顺义直属库,它在这里已经64年了,今天它要讲述的是“科技赋能 爱粮节粮”故事,这正是本次开放日的主题。接下来的一周,中储粮在全国各地共140家直属库将集中向公众开放,让社会各界近距离了解大国粮仓。

  一个个盘子里的麦粒长出了青翠的小苗,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秧苗是储存了5年的小麦、3年的稻谷和3年的玉米培育出来的秧苗,出芽率非常高。“粮食是有生命的,我们粮库通过采用最先进的储粮技术,让粮食保持充足的营养和旺盛的生命力。”中储粮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李满介绍。

  让沉睡的麦粒保持超强的生命力,靠的就是高科技。中储粮成立之初,国家对公司的要求就是“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为了国家的重托,中储粮自成立以来,深耕储粮科技创新,落实“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安全储粮、绿色储粮、智慧储粮,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随参观者走进一个大粮仓,仓库内飘着淡淡的麦香。中储粮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是顺义直属库31号粮仓,里面储存的是2018年河北产小麦。该粮库采用智能通风、内环流控温、保温隔热、电子测温等绿色储粮新技术,既杀虫又降温,储存两年的小麦品质和新麦相差无几。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亦武表示,为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粮库广泛采用绿色储粮新技术,让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让人们吃上更加放心的粮食。

  据了解,目前,中储粮现代化仓容接近1亿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成为粮库的主力仓型,中央储备粮的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基本形成北方地区以低温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地区以控温和气调储粮为主的储粮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智能氮气储粮、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智能通风等绿色、低碳、循环储粮新技术,实现粮食储存保质、减损、降耗、增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粮源。中央储备粮品质宜存率从60%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顺义直属库33号粮库储存的是2019年河北产玉米,仓内安装有摄像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在线监测系统,清晰地看到粮库内玉米储存情况。这只是中储粮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的980个储粮库点之一,目前中储粮已经构建全球最大的粮食物联网。每个直属库安装有100多个摄像头、数千个粮情传感器,全系统近千个库点汇集起来,形成全国粮食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成为实现远程监控的“千里眼”,真正做到“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粮食安全频亮红灯,而我国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平稳有序运行,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中储粮为代表的粮食流通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但粮食管理得好不好,粮食质量是否安全,一直是社会关心关注的问题。邓亦武在开放日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年正值中储粮成立20周年,在下一个20年,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储粮事业发展新动能。中储粮将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协调、开放、共享的科技工作体系,以“绿色、节能、高效、安全”为目标,以数字仓储、智能粮库、智慧中储粮为方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徐 涵 刘 慧)

编辑:杨晶

企业图集

科技创新

行业纵览

安全生产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