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劳动保护-正文
三位老板化身农民工 换位体验工地生活(图)
//www.workercn.cn2017-03-16 07:13:5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每个工程都是农民工一块块砖、一根根钢管搭建起来的”

  黄基明是西默科技绿色网络家用智能路由器、智能DNS领导厂商创始人,专门做智能家居。尽管公司里有不少做家具的农民工,但他对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作一点都不了解。

  “我们现在要把这些脚手架搬到施工现场。”负责带黄基明的李敌柱师傅说完后,扛起一根脚手架管。今年38岁的李师傅老家在河南,做架子工已经20年了。

  看到李师傅轻盈的步伐,黄基明暗想,“这个工作还挺简单的。”可等他扛起一根脚手架管后,才发现“真沉”。搬了六七根脚手架管后,黄基明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李师傅告诉黄基明,自己每天要搬20多根这样的管件,并且这只是每天工作的一小部分。

  搬完脚手架管,黄基明感到手臂一阵酸痛,肩膀开始发烫,想坐着休息一会儿。李师傅一刻不停,又开始装脚手架,看着李师傅忙碌的背影,他感叹,“以前在自己眼中,那一栋栋高楼就是投钱去盖就行了,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农民工在辛苦付出。每个工程都是农民工一块块砖、一根根钢管搭建起来的。”

  下午5点半,浑身都疼的黄基明回到宿舍,倒在床上。此刻,黄基明多想躺在家里柔软的沙发上,而不是现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李师傅却说:“在工地上,只有硬板床好使,干了一天的活儿,如果睡软床,明天就起不来了。”

  “体验过农民工的辛苦,才真正懂得尊重他们”

  晚上,姚一波和家人通完话后,和电工汪振士唠起了家常。汪师傅今年35岁,老家在河南,已经务工17年了。他家里有两个小孩,大的13岁,小的10岁,他的梦想就是“把两个孩子养大,供他们上大学”。

  像汪师傅这样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这一次“换位”体验,让姚一波重新认识了“农民工”。

  体验后,按照150元/天的工资标准,根据工作量考核,扣除因返工造成的损失等费用,姚一波拿到了自己的工资64.5元。握着自己的辛苦钱,他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不容易。工人工作一天才赚100多元,和他们相比,我突然明白自己活得多么幸福,要感恩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黄基明则决定,“以后要对员工好一点,要多给员工提供好的岗位,让员工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

  “从小没吃过苦”的刘亚桐改变了很多观念,“以前总认为尊重农民工就是一句口号,体验过他们的辛苦之后,才真正懂得怎样尊重他们。”(中工网记者 徐福平 中工网通讯员 马静  文/图)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