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鲍凤珍:金牌月嫂
//www.workercn.cn2013-10-1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累点儿只是个把月的事,婴儿和产妇要落下毛病可是一辈子的事”

  很快,大伙儿发现了她的特点:干活儿认真细致,能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善于跟客户沟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喜欢孩子。

  于是,经过培训,鲍凤珍成为一名月嫂。

  月嫂比家政服务员要求高多了。一般和客户签订合同后,月嫂要在预产期前半个月对准妈妈进行产前胎教、校正准妈妈的饮食习惯,保证产后奶水的充足和营养。孩子降生后,既要护理好产妇,又要照料好新生儿,做好新生儿吃奶、喝水、睡觉、哭闹、大小便……每时每刻的状况记录。月子里,每天都要给产妇煲汤、做乳房护理、形体恢复,为宝宝做习惯养成、洗澡、抚触、按摩……如此繁重的护理任务,鲍凤珍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母子安危都交到我手上了,不能有半点差池!”鲍凤珍说,“我累只是个把月的事,婴儿和产妇要落下毛病可是一辈子的事啊!”

  一次,鲍凤珍接到护理一位聋哑产妇的任务。鲍凤珍发现,聋哑产妇对外人有种极强的戒备心,对孩子极为关注,长时间不睡觉一直盯着孩子,生怕别人伤到孩子。甚至情绪波动时会对鲍凤珍有拉扯的肢体动作,连客户家里的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但是,鲍凤珍耐心依旧,一边顺着产妇的意思去做,一边打手势向产妇解释科学育婴的道理。比如,一开始孩子哭时,产妇也跟着哭。鲍凤珍就用手势给她讲:宝宝哭是在运动,是正常的,哭才能长大。“如果硬拧着她的意思,就会使她情绪波动,造成产后抑郁症,影响她的奶量。”鲍凤珍说。鲍凤珍的手语就是那年护理聋哑产妇学会的。待到两个月服务期结束分别时,产妇向鲍凤珍伸出了双手竖起大拇指,然后,哭着抱住鲍凤珍久久不愿松手……

  多年的月嫂工作,使鲍凤珍养成了平时不喝水的“习惯”。“这样就减少了上厕所的次数,就怕离开的一会儿出现问题!”鲍凤珍说。

  “选择了月嫂这个职业,就要不断发展它的内容,维护它的荣誉”

  “党和国家把全国劳动模范这么高的荣誉奖励给我,我认为是对这个职业的高度重视,说明社会需要这个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月嫂这个职业,就有责任不断发展它的内容,维护它的荣誉!”鲍凤珍说。

  近几年,鲍凤珍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在了培养新一代从业者的工作中。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鲍凤珍编辑的培训教材中有各种护理知识、操作程序、动作要领,还有她自己绘制的寓言故事插图,切合实际,实在、实用。

  2012年10月,在安康乐月嫂服务有限公司,由她牵头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鲍凤珍职业护理培训学校”成立,目前,已开设了老年护理、产期护理、新生儿护理、婴幼儿护理、早教等课程。

  鲍凤珍说,家政服务是让她在北京立足的职业,她从心里喜欢这个职业。所以,她给客户服务时是发自内心的,甚至带有一种感恩。“因为这个职业成就了我、成就了许许多多农村的、下岗的姐妹实现自身价值,我就希望自己的劳动能为这个职业增添一份光彩,让这个职业更有生命力!”

  有一次,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劳模座谈会,会议结束散场时,鲍凤珍没有同其他人一样急着离开会场,而是自觉地留下来帮助会场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她记得当时在场的领导夸赞说:“咱们家政服务行业的劳模就是跟别人不同!”

  “当时我并不是刻意要去做的,而是出于一种内心的自觉和习惯,看到陈设凌乱、地面不干净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去收拾整理。”鲍凤珍说,“就像见到哭闹的孩子就想帮人家哄好一样,我从心里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事,我也为自己能通过这样的服务给别人带来帮助而感到光荣!”(标题书法 李法明)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