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模范

永不凋谢的“玉兰”——追记劳动模范吕玉兰(图)

2014-09-17 09:00:34 来源:河北日报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初秋时节,东留善固村村北的一大片树林,蓊蓊郁郁。

  “原来这里叫‘三八林’,‘老书记’走了以后,根据全村人的心愿,我们把它更名为‘吕玉兰纪念林’。”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告诉记者。

  这片林子,见证了当年“铁姑娘”带领全村人战天斗地改善环境的壮举豪情,半个多世纪之后,东留善固村民依然对吕玉兰念念不忘。

  东留善固村地处清凉江沙河古道,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沙窝”。旧谣云:“沙河地,不养家。不怕种,光怕刮。神仙不下界,累死也白搭。”

  1956年初春,16岁的吕玉兰被推选为东留善固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妇女社长。看着村北那片白茫茫的沙荒地依旧肆虐,老百姓依旧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她下定决心:植树造林,改变环境!

  在数千亩沙荒地上植树造林,困难重重,第一道坎就是没钱买树苗,怎么办?

  她找老党员商量,得到一个“采树种、育树苗”的办法。很快,她说服了七八个大姑娘小媳妇,和她一起登梯子、攀墙头,上树采榆钱。衣服挂破了,一脚蹬空摔下来,她全不在乎。

  这时,有人在一旁“吹冷风”:“叫俺媳妇去爬墙上树,你不嫌丢人,俺还嫌丢人呢!”

  吕玉兰就对同伴们说:“植树造林,是为大伙儿造福,这不是丢人,是光荣!”

  一个春天下来,她们采了满满一大囤榆钱。随后,果真育出了树苗。

  转眼到了冬天,吕玉兰组织40多个姑娘媳妇儿,成立了“妇女造林队”,开始冬季造林。每天,她们清早起来,带上两个窝窝头,背上树苗,顶着寒风,到几里地外的沙滩上造林,一气干到天黑才回家。饿了,就着咸菜啃几口窝窝头;渴了,喝口凉水。寒风裹着飞沙,把她们打得透心凉,可她们谁也不肯休息一天。

  “有阵子,一连10多天,玉兰睡觉天天不脱鞋。玉兰母亲也就是俺婶儿说,‘看俺妮忙的,睡觉连鞋都顾不得脱。’”村民孙素华回忆起当年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正是造林的紧张时刻,为抓住封冻前的大好时机,吕玉兰好几天顾不上梳头,顾不上洗脸。凛冽的北风无情地刮着,她的眼被打红了,手冻裂了。有人叫她“红眼老马猴”,有人叫她“土地奶奶”。她听了嘿嘿一笑:“不管是个啥,只要能把树栽起来就行。”

  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她脚上生了冻疮,流出了黄水,沾上了袜子,袜子又和鞋粘在了一起,一动弹就疼得钻心。于是,她干脆睡觉就不脱鞋了。

  “后来,俺婶儿发现了这个秘密,就拦着她,不让她再下地。玉兰却说,‘娘,脚冻了不要紧,过几天还可以治;地冻了,栽不了树,就得等下一年了。’”孙素华回忆说。

  就是凭着这股干劲儿,到1959年,吕玉兰和同伴们一共栽下11万棵树。这些树像一道绿色屏障,挡住了风沙,实现了东留善固村几代人的绿化梦。

  治住风沙,吕玉兰又把目光转向农田基本建设,决心变旱地为水地,变薄地为肥田。

  她这样鼓舞大伙儿:“咱们做梦都想着早点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在哪儿?就在咱们手中!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咱们自个儿,靠咱们自个儿的双手。”

  那时候干活儿苦,可吕玉兰仿佛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时时处处干在前面。

  寒冬腊月,村里组织打井,吕玉兰站在泥水里,猫着腰,又是挖泥,又是装土,一会儿累出一身汗,上来冻得直打哆嗦。

  三夏大忙,为了抢收麦子,吕玉兰吃住在打麦场,几天几夜顾不得洗脸梳头,头上竟长出了麦苗——掉在她头发里的麦粒,在汗水的浸泡下发了芽。

  一个姑娘家,何苦这样拼命?吕玉兰在笔记本上吐露了心思:“做领导工作,实干省很多劲,实干是最省力的领导。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1961年初春的一天,冰雪还没融化。正在忙着积肥的吕玉兰,突然听到从村东传来一阵喊声:“决口了!决口了!”已经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她急忙拿起铁锨循声赶去。

  原来,村东的水渠决口了,渠水带着薄冰,直往麦田里灌。如果决口堵不上,这一大片麦田恐怕就完啦!

  见几个村民正站在渠堤上不知所措,吕玉兰二话没说,“扑通”一声就跳进冰水里,堵起决口来。这下子,在场的20多名村民,也纷纷跳进了冰水。

  到天黑时,大伙儿终于把干渠的决口堵住了。吕玉兰在冰水里足足坚持了两个多小时,愣是咬牙没喊一声冷。

  当年这一幕,不少东留善固村的老人记忆犹新,说起来仍啧啧称赞:“大老爷们都冻得浑身打颤呢,玉兰一个姑娘家,愣是扛得住,真厉害!”

  男女老少一齐上,起早贪黑连轴转,打井、平地、积肥……经过吕玉兰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东留善固渐渐由一个“穷沙窝”变成了“花果园”、富村子,每年向国家贡献的粮食和棉花,抵得上其他几十个村。

  “要不是玉兰舍得吃苦,哪有今天的好日子过?”老人们感慨。

  而无论工作岗位怎样变化,吕玉兰艰苦创业的劲头始终不减。

  临西县原副县长张延福至今难忘——1974年4月,事关临西80%地区用上运河水的重点水利工程——临馆渠和卫西干渠开始动工兴建,时任县委书记的吕玉兰决定徒步沿工地全程察看一遍。那天,他们从早晨走到晚上,一口气走了上百里路。“玉兰当时工作很忙,整天休息不好,我们都不叫她这么走,可她非要去,最后大家累得东倒西歪。她也累惨了,回到办公室往桌上一趴就睡着了,别人推也推不醒。玉兰对临西的水利事业,可真是出了大力,流了大汗!”

  正定县原县长程宝怀至今难忘——吕玉兰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后,几个月里,几乎跑遍了全县的所有公社以及几十个村庄。那时,县委只有两辆吉普车,其中一辆还经常出毛病,吕玉兰为了照顾老同志,外出办事或下乡,总是骑上自行车。她还主动请缨,不顾身体疾病,带队走南闯北,到外地学习取经。

1 2 3 4 共4页

编辑:朱晶晶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