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盘点2015年劳模群体之“最”(图)
//www.workercn.cn2015-04-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年轻——90后“小清新”

  1992年出生的朱新丽,是这次受表彰年龄最小的劳模,名副其实的“小清新”。

  素净的脸庞、简单的穿搭……三星高新电机(天津)有限公司工人朱新丽看上去依然像是个学校里的孩子,实际上,还有两个月,她就工作整整满6年了。在生产线上,她早已是一名“资格”很老的班长了。

  她自述自己的工作目标很简单:让作业人员能够按标准作业,避免不合格产品的流出。但这背后,其实需要付出很多,严谨、毅力、勤劳……这些词用在这个90后姑娘身上,完全是她工作的现实写照。

  朱新丽说,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她和生产线上的许多农民工兄弟姐妹一样,来到城市寻找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离开老家,可能不用这么辛苦,但在每天的工作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最高地——“焊”就航天梦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有一个焊工的“传奇”高地无人占领,广为流传。

  2006年,由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为一个制造难题陷入了困境。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请来了一位航天“专家”,这位“专家”现场看了设计方案和零部组件后,第二天就提出了生产制造方案。两个月后,方案获得美国宇航局的认可。

  这位“专家”就是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的高凤林。

  火箭发动机螺旋管束式大喷管的焊接,在屈指可数的几个航天大国都是关键技术,也曾一度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瓶颈。焊接稍有不慎将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高凤林“临危受命”,为了完成任务,他常常要保持一个焊接姿势,一焊就是1个小时。经过30个日夜的攻关,他完成了长达近千米的焊缝加工。

  多年来,高凤林在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北斗导航、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任务中,不断攀登着“焊接高地”的一座座高峰。

  最深潜——敢下五洋“捉鳖”

  7062米——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海试的最大下潜深度,也是国际上同类作业载人潜水器下潜最深的纪录。创造这一纪录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正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震。

  胡震是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在没有母型设计提供参考借鉴的条件下,组织实施了载人潜水器的技术设计和检测试验工作;提出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技术方案、陆上及水池调试方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表明我国已掌握了深海载人潜水器自主设计、集成创新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敢下五洋捉鳖。”现在,他又带领团队投入到新的研发中,担任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与蛟龙号相比,新的潜水器具有更好的作业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最高产——农民的“麦神”

  头上顶着诸多光环的茹振钢还像往常一样,整天泡在田间地头,俨然一位种地的老农。“要让科技走向生产,并在生产中发挥引领作用。”他说。

  茹振钢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吃过饱饭,让人民丰衣足食,是我梦寐以求的。”20多年中,茹振钢带领研究团队相继培育并推广“百农62”、“百农矮抗58”等一系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截至2014年夏收,“矮抗58”已连续六年成为全国主导小麦品种,累计种植2.3亿多亩,增产107.1亿公斤,被誉为“黄淮第一麦”。因此,他也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麦神”、“粮财神”。

  杂交小麦一般可较目前常规品种增产15%~30%,是全面增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意义如同我国的杂交水稻。茹振钢带领团队创育出低温敏感型雄性不育性转换系BNS,将实现小麦平均亩产提高200斤~400斤的目标。(中工网北京4月28日电)(中工网记者 罗娟 彭文卓 陈晓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