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还是这身蓝色的工作服最适合我”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一冶集团工人赵宗合
2015年4月28日,对于赵宗合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我连做梦都不敢想,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焊接工人,有一天能到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
从一个只求“养活自己”的青涩小伙,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赵宗合把心中的“小梦想”践行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置身于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技术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
1976年,赵宗合出生于黑龙江宁安。牡丹江、黑土地,用20年岁月滋养出了一个地道的东北小伙——棱角分明的五官、1米8的个头儿,让走在大街上的赵宗合有着骄人的回头率。
赵宗合说,他从小就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瓶瓶罐罐、敲敲打打,总是“闲不下来”,打从幼儿园起,折纸、搭积木都表现出不一样的灵巧,“就是独独对学习不怎么‘感冒’。”
高中毕业后,赵宗合在当地一家建筑材料厂当起了维修工。有一天,单位从省城请来了两位焊接师傅开展技术指导。赵宗合连面罩都没戴,透过手指缝观摩起师傅的一招一式,看入了迷。“懂技术的人真是太帅了!”正当赵宗合折服于师傅们的技艺时,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
电话那头,是远在武汉的姐姐——“宗合,我们单位现在急缺电焊工,你想不想来试试?”赵宗合听完浑身一激灵,踏着新千年的鼓点,登上了开往江城的列车。
当时,姐姐已是单位里小有名气的电焊工,自然也就成了赵宗合的启蒙老师。姐姐与赵宗合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直来直往,脾气火爆,工作中眼里揉不得沙子,对自己的弟弟更是要求严苛。初拾焊枪的赵宗合,由于技术不熟练,焊接中难免出现问题,每次出错,随之而来的都是姐姐的一通教训。
有一次,看着歪歪扭扭的焊缝,姐姐恨铁不成钢,指着赵宗合鼻子大骂:“学习不咋地,工作也不行!你说你这辈子还能干啥!”赵宗合听完憋了一肚子气,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午饭都不吃。其实姐姐心里比谁都清楚,赵宗合不仅悟性高,而且肯吃苦,作为一个从零起步的门外汉,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焊接水平已实属不易。“我还不是盼着他快点成才!”午休结束后,姐姐在忐忑中回到车间,却发现赵宗合正拿着废料蹲在角落里独自练习。
每当工友们下班回家时,车间里属于赵宗合的那盏灯却总是亮到深夜。多年来,他总是主动找工作环境最差、焊接难度最大的岗位去进行挑战,工作面很小时,他往往蹲进去就很难转身,特别憋气,可越是这样,越是激发他的征服欲望。赵宗合说,焊接技术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焊接工位就是必须捍卫的“主场”。